越山东望路迢迢,涧口寒藤度石桥。
惆怅空林飞锡远,海门秋雨浙江潮。
【注释】
越山:指浙江省的天台山。
涧口:山涧入口的石桥。
惆怅:伤感、失落之情。飞锡:僧人乘坐锡杖行走。空林:寂静的森林。
海门:浙江东部的海门港。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又名钱江潮。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癸巳年(1352)秋。当时诗人在杭州任职,作者送一个和尚到浙江天台山当住持,并写了这首诗。
首句“越山东望路迢迢”,写自己远眺天台山的情景。越山,即天台县南边的天台山。东望,是遥望。“路迢迢”,说明山路遥远。“迢迢”两字,形容道路遥远,用得十分传神。次句“涧口寒藤度石桥”,写到达目的地后所看到的景象。涧口,指山涧入口的岩石上。石桥,是指一座横跨山涧的石桥。“寒藤”,指缠绕在石头上的青藤。这里说“寒”,是因为秋天天气渐冷,青藤也由夏季的浓绿而变得枯黄。“度”,通过的意思。石桥,是用石块垒成的桥梁。
第三句“惆怅空林飞锡远”。“惆怅”,意思是忧伤、失望,常带有悲伤的感情色彩。这一句写到了诗人对这位新到任的住持的祝愿和关切。“空林”,空旷的树林。“飞锡”,佛教禅宗用语,指佛徒乘坐着锡杖,在山林中漫步或行脚。这里指僧人。僧人在树林间漫游时,往往手执锡杖,所以叫“飞锡”。
最后一句“海门秋雨浙江潮”。“惆怅”,意思同上。“海门”,泛指海边的港口,即浙江东部的海门镇(今浙江温岭市东南)。浙江潮,指钱塘江潮。钱塘江大潮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每年春末夏初都会出现一次大潮涌起,称为“浙江潮”。
【译文】
远远眺望越山,山路漫长又艰难。
涧口上缠绕着苍老的藤蔓,越过石桥来到寺前看。
空寂的山中只有飘动的僧帽,海门镇边秋雨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