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笈初开且试飞,桨牙墙角见应稀。
轻狂忍把霜纨扑,爱惜须加绣幕围。
万里风花香入梦,六朝金粉画成衣。
吴娘正要湘裙样,分付流黄第一机。
藤笈初开且试飞,桨牙墙角见应稀。
轻狂忍把霜纨扑,爱惜须加绣幕围。
万里风花香入梦,六朝金粉画成衣。
吴娘正要湘裙样,分付流黄第一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青年学子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求学和生活的关心与期望。诗中的“藤笈”指的是学生用的竹制书箱或书包,是古代读书人常用的学习用具。诗的第一句“藤笈初开且试飞”,即描述了这位学子带着书箱初次步入学堂的情景。这里的“试飞”形象地描绘了学子的兴奋状态,仿佛是初展翅的鸟儿准备在学海中翱翔。
第二句“桨牙墙角见应稀”,则转入了另一个场景。这里的“桨牙”可能是指书桌旁边的笔筒,而“墙角见应稀”则形容这些文具在学子周围并不常见,暗示着学子珍惜时间、勤于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第三句“轻狂忍把霜纨扑”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这里通过比喻,将学子对待学业的认真态度比作扑打轻薄的纸张,即使面对诱惑也毫不动摇。
第四句“爱惜须加绣幕围”,则是对学子如何保护好自己学习环境的具体描述。这里的“绣幕”象征着精心呵护的学习环境,而“须加”则强调了一种必须的态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期许,也是对所有勤奋学习者的鼓励。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风花香入梦”,“六朝金粉画成衣”,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学子们的生活与追求。诗中提到的“万里风花”与“画成衣”,不仅指自然之美和艺术创作,同时也寓意着学子们在学问上追求卓越,以及在艺术上有所造诣。
最后一联“吴娘正要湘裙样,分付流黄第一机”则巧妙地引入了一位女性角色,她正在准备一件精美的衣裳。这里的“湘裙”可能是指湖南地区的传统服饰,而“流黄”则是一种丝绸面料,通常用于制作高档衣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还隐含了对学子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分付流黄第一机”,则是对那位女子即将开始的刺绣工作的暗示,同时也寓意着学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定位。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学子的学习生活,更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