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视学务,子弟视诸生,继往开来,知我公对食忘餐,中宵起立;
遗爱在士林,教泽在天下,高风谅节,有几人望隆海内,名重瀛寰。

【注】:

家事视学务,子弟视诸生 —— 家庭事务中,教育子弟如同治理学校;教育子弟要像对待士人一样。

继往开来,知我公对食忘餐,中宵起立 ——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创后人的道路;知道我(指张百熙)对饮食都忘记了,半夜起来站着思考问题。

遗爱在士林,教泽在天下 —— 遗留下来的恩德在士人中间,教化的恩泽遍布天下。

高风谅节,有几人望隆海内,名重瀛寰 —— 高尚的道德和节操,又有几个人能希望达到四海之内、名声传遍世界的范围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给张百熙的挽联。张百熙曾任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国子监祭酒、户部尚书等职,他主持广东时,推行新政改革,颇有政绩;1905年,他因病去世。作者以挽联的形式,赞颂了张百熙的功绩。

首联“家事视学务,子弟视诸生”,意思是说,作为家长或族长,应重视教育,把子女当作士人来看待。这里的“视学”是“视学官”,指地方官员,即地方官。而“诸生”是指读书人,这里特指士人。

颔联“遗爱在士林,教泽在天下”,意思是说他留下的恩德在士人之间,教化的恩泽遍布天下。这里的“遗爱”指的是他为官时的恩德,而“教泽”则是指他施教时的恩泽。

颈联“高风谅节,有几人望隆海内,名重瀛寰”,意思是说,高尚的道德和节操,又有几个人能够希望达到四海之内、名声传遍世界的范围呢?这里的“高风”指的是他的高尚品德,“谅”是指信服,“节”指的是气节。而“隆”则是“兴盛”、“显赫”,这里指名声。

尾联“几时仰止,名垂青史。”意思是何时能仰望他,使他的名声流传千古。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但情感真挚深厚;句式长短不一,但错落有致;用词简练通俗,却含义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