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起东林气节同,甲申遭变恨何穷。
当年魂附龙髯去,今日名垂国史中。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
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
注释:
- 继起东林气节同,甲申遭变恨何穷。
- 当年魂附龙髯去,今日名垂国史中。
-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
- 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明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顾宪成的颂扬之作。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重要领导者,他主张“以道义治天下”,反对腐败和贪污,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被后世传为佳话,被誉为“千古忠臣”。
第一句“继起东林气节同”表明了顾宪成的气节与东林党人相一致。东林党人是一个坚持正义、勇于斗争的团体,他们反对宦官专政,倡导政治改革,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顾宪成也是这个团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第二句“当年魂附龙髯去”描述了顾宪成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在面临困境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真理和正义。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后人,成为了一代代人的楷模和榜样。
第三句“今日名垂国史中”表达了顾宪成的伟大成就和影响。他的名字和事迹被记载在国家的史书中,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和榜样。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句“社稷殉墟宜食报”意味着顾宪成的牺牲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以换取国家的和平和安宁。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感动了人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第五句“春秋祭帑慰孤忠”则是表达了人们对顾宪成无尽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每年的春秋两季,人们都会祭祀他,以此来安慰和慰藉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这种情感是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也成为了人们传承下去的一种精神财富。
最后一句“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总结了顾宪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经过岁月的沉淀,他的精神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扬光大。他的贡献和影响被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皇朝对于英雄人物的重视和崇敬,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