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消幽壑,泉声泻石矼。
林阴凉似洗,茶话倚松窗。
注释:
- 秦园避暑:在秦园避暑。
- 暑气消幽壑:炎热的暑气消退在深深的山壑之中。
- 泉声泻石矼:泉水的声音像泻水一样流淌在石头上。
- 林阴凉似洗:树林里的阴凉如同洗涤过一般。
- 茶话倚松窗:喝茶聊天,靠靠在松树的窗户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园避暑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炎热的暑气、潺潺的泉水和清凉的树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山林中的宁静与美好。
暑气消幽壑,泉声泻石矼。
林阴凉似洗,茶话倚松窗。
注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园避暑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炎热的暑气、潺潺的泉水和清凉的树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山林中的宁静与美好。
译文: 避开喧嚣来到僻静的小路,栖息在傍边的山崖。 山洞排开松树成为窗户,烟萝环绕着竹制的斋室。 云雾消散空谷显得昏暗,春天到来满林景色迷人。 石道延伸凌驾于碧波之上,留下题诗寄托我的情怀。 --- 赏析: 首句:“避嚣来僻径” - 注释: “避嚣”指的是避免嘈杂和喧嚣;“僻径”则是指偏僻、人迹罕至的小道。 - 分析: 此句通过“避嚣”、“僻径”两个词,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佳节今犹昔,登高兴不侔。” - 注释: 佳节通常指值得庆祝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今犹昔意为今天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登高是指到高处去,这里特指登胶山。高兴与前文的“登高兴”相对应,表示虽然节日依旧,但心情与往年不同,可能因故或环境的变化而感伤。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节日虽在但心情已变的感受,反映了人对节日变迁的敏感和深刻感受。 第2句
重九登胶山有感二首 其二 万玉山亭废,梵宫故处幽。 攀岩寻旧迹,省墓念前修。 箕踞旃檀地,空怀枫树楼。 残碑方读罢,归晚一天秋。 注释: 1. 万玉山亭废:形容万玉山亭废弃已久。万玉山亭是一座位于山上的亭子,因而得名。 2. 梵宫故处幽:梵宫是佛教寺庙的名称,故处指的是曾经居住、修行的地方,这里表示曾经有一个佛教寺庙。幽表示偏僻、寂静。 3. 攀岩寻旧迹:攀爬山岩,寻找过去的遗迹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塘映青山:描述的是夜晚时分,池塘的倒影映照在周围的青山之上。这里的“塘”指的是一个水塘或者小湖,而“青山”则是指远处的山脉或山丘。通过这种自然景观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平和、安详的感觉。 第二句 - 山映堤:此处指山的影子落在了河堤上。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山与水的关系,山的影子映在了河堤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1. 白莲:一种花。 2. 云为式样月为容,君子人情淡愈浓。:以云为样式,以月为容貌,君子的情意越淡越浓烈。 3. 不与朱华趋世态,何嫌朴素寄芳踪:不去迎合世俗,为什么嫌弃朴实寄托在芬芳之处。 赏析: 这首《白莲》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高洁自持、超俗脱俗的君子之德来比拟莲花,赞美其不慕名利、清纯高远的品性。 首句“云为式样月为容”,用云彩和明月来比喻荷花,形象地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
【注释】 深柳巷:指柳树丛生的小巷。幽意:幽静的意境。乐如何:快乐又怎样。地僻心逾远:偏僻的地方,心境更为遥远。林香得句多:林木的芳香使人产生很多佳句。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偏僻的村馆中读书的情景,二、三联描写了诗人对读书环境的独到感受和由此引发的联想。 首联“读书深柳巷”点出“读书”,表明了读书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偏僻的柳巷里。这一句写出了柳巷的环境特点——柳树丛生
【注释】 初:刚,刚刚。榆火:指用榆木作的火炬或蜡烛。柴门:用柴草搭成的简陋门户,借以象征贫寒人家。省识:一语双关,既是指省视,也是指认识。春光:指春天的景象。满园:指花果繁茂。莫:不要,不要说。无胜地:没有值得去的地方了。新烟:新近的炊烟。深锁:把烟雾锁住。绿杨村:杨柳成荫的小村庄。 【赏析】 《清明》是宋代诗人吴文英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清明节时乡村的景色。前两句写清明时节
注释: 1. 秦园避暑:在秦园避暑。 2. 暑气消幽壑:炎热的暑气消退在深深的山壑之中。 3. 泉声泻石矼:泉水的声音像泻水一样流淌在石头上。 4. 林阴凉似洗:树林里的阴凉如同洗涤过一般。 5. 茶话倚松窗:喝茶聊天,靠靠在松树的窗户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园避暑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炎热的暑气、潺潺的泉水和清凉的树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①渔家乐:指在水乡里劳作的渔民们所唱的民间歌曲。 ②藜滩:即藜洲,泛指江边小洲。 ③茭棹:指用茭草作成的桨或船桨。 ④烟横:指烟雾弥漫。 ⑤一片:形容月光皎洁明亮。 ⑥老妇:指船上的女渔夫。 ⑦烹:煮的意思。 ⑧鱼儿:指捕到的鱼。 ⑨挂网:把鱼挂在网中,准备打捞。 ⑩足平生:足以满足一生的生活需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渔家的劳动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渔夫和女渔妇的描写
【注释】 胶山晚归:诗人在胶山日暮归来时的所见所感。 餐霞岩外晚霞明,月出松间山鸟鸣。 餐霞:指观赏美丽的晚霞。 岩外:岩石之外。 月出松间:月亮从松树间升起。 翠微横绝处:翠绿的山峰横贯到极远的地方。 云归空谷暗无声:云彩消失在山谷中,没有发出声音。 【译文】 观赏完美好的风景之后,诗人返回家中,心中充满了喜悦。 日落西山,晚霞满天,我漫步于岩石之上欣赏这美景。 月光从松树间升起
【注释】 深柳巷:指柳树丛生的小巷。幽意:幽静的意境。乐如何:快乐又怎样。地僻心逾远:偏僻的地方,心境更为遥远。林香得句多:林木的芳香使人产生很多佳句。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偏僻的村馆中读书的情景,二、三联描写了诗人对读书环境的独到感受和由此引发的联想。 首联“读书深柳巷”点出“读书”,表明了读书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偏僻的柳巷里。这一句写出了柳巷的环境特点——柳树丛生
【注释】 初:刚,刚刚。榆火:指用榆木作的火炬或蜡烛。柴门:用柴草搭成的简陋门户,借以象征贫寒人家。省识:一语双关,既是指省视,也是指认识。春光:指春天的景象。满园:指花果繁茂。莫:不要,不要说。无胜地:没有值得去的地方了。新烟:新近的炊烟。深锁:把烟雾锁住。绿杨村:杨柳成荫的小村庄。 【赏析】 《清明》是宋代诗人吴文英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清明节时乡村的景色。前两句写清明时节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塘映青山:描述的是夜晚时分,池塘的倒影映照在周围的青山之上。这里的“塘”指的是一个水塘或者小湖,而“青山”则是指远处的山脉或山丘。通过这种自然景观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平和、安详的感觉。 第二句 - 山映堤:此处指山的影子落在了河堤上。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山与水的关系,山的影子映在了河堤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重九登胶山有感二首 其二 万玉山亭废,梵宫故处幽。 攀岩寻旧迹,省墓念前修。 箕踞旃檀地,空怀枫树楼。 残碑方读罢,归晚一天秋。 注释: 1. 万玉山亭废:形容万玉山亭废弃已久。万玉山亭是一座位于山上的亭子,因而得名。 2. 梵宫故处幽:梵宫是佛教寺庙的名称,故处指的是曾经居住、修行的地方,这里表示曾经有一个佛教寺庙。幽表示偏僻、寂静。 3. 攀岩寻旧迹:攀爬山岩,寻找过去的遗迹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佳节今犹昔,登高兴不侔。” - 注释: 佳节通常指值得庆祝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今犹昔意为今天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登高是指到高处去,这里特指登胶山。高兴与前文的“登高兴”相对应,表示虽然节日依旧,但心情与往年不同,可能因故或环境的变化而感伤。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节日虽在但心情已变的感受,反映了人对节日变迁的敏感和深刻感受。 第2句
译文: 避开喧嚣来到僻静的小路,栖息在傍边的山崖。 山洞排开松树成为窗户,烟萝环绕着竹制的斋室。 云雾消散空谷显得昏暗,春天到来满林景色迷人。 石道延伸凌驾于碧波之上,留下题诗寄托我的情怀。 --- 赏析: 首句:“避嚣来僻径” - 注释: “避嚣”指的是避免嘈杂和喧嚣;“僻径”则是指偏僻、人迹罕至的小道。 - 分析: 此句通过“避嚣”、“僻径”两个词,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