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非坚固不禁寒,又被严霜剥蚀乾。
月出皎兮天共老,桑之落矣树同残。
枫桥偶泊吴江冷,石径全遮蜀道难。
不必芭蕉堪作纸,柿林采取肄书丹。

【注释】

质非坚固不禁寒,又被严霜剥蚀乾。质非:质地不坚固。剥蚀乾:比喻被严霜剥蚀干枯。

月出皎兮天共老,桑之落矣树同残。皎兮:明亮的样子。共老:一起变老。

枫桥偶泊吴江冷,石径全遮蜀道难。枫桥:在苏州市西郊。吴江:即太湖。石径:指山中曲折的小路。蜀道:指四川一带的山路。

不必芭蕉堪作纸,柿林采取肄书丹。不必:不要。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大,可用来造纸。

【赏析】

《落叶》是一首咏物诗,借秋叶的飘零、凋零,来表达自己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哀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无奈。

首联“质非坚固不禁寒,又被严霜剥蚀乾”,写落叶的质地不坚硬,经不起寒冷的侵袭,又被严霜所折磨干枯。这里用“质非坚固”和“禁寒”、“剥蚀乾”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秋叶脆弱、容易受损的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生命易老的感叹。

颔联“月出皎兮天共老,桑之落矣树同残”,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月亮升起,明亮而高洁,与天空一同变得衰老;落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树木也显得同样衰败。这两句诗通过写月亮、天空和落叶、树木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枫桥偶泊吴江冷,石径全遮蜀道难”,描写了诗人在苏州枫桥附近偶然停泊下来,看到远处的吴江水波寒冷,山路上满是落叶。这里用“枫桥偶泊”、“吴江冷”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色,也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萧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留恋。

尾联“不必芭蕉堪作纸,柿林采取肄书丹”,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重视和热爱。他并不认为普通的芭蕉能够代替纸的功能,反而更喜欢从柿子树林里采集果实,用来制作书籍。这里的“不必”、“采撷”、“肄书丹”等词语,既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又体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整首诗以秋叶为载体,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和热爱,以及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