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臭味结同心,好挼兰花比素襟。
鼓瑟犹听尧女怨,临沣已觉水香沈。
无多蓓蕾凭谁纫,有限根荄待客寻。
从此栽培勤保护,零陵蕙草是知音。
注释:
- 残兰:已经凋零的兰花。
- 曾将臭味结同心:以前我们结为知己。
- 好挼兰花比素襟:用兰花来比喻洁白的衣襟。
- 鼓瑟犹听尧女怨:弹奏琴瑟时,还能听到像尧帝女儿那样的哀怨声音。
- 临沣已觉水香沈:走近沣水,就闻到了水面上飘荡着的兰花香气。
- 无多蓓蕾凭谁纫:没有多少花蕾,谁来把它采摘下来。
- 有限根荄待客寻:有限的草根,需要客人来寻找。
- 从此栽培勤保护:从今以后,我们应该好好地培养它。
- 零陵蕙草是知音:零陵产的蕙草,是真正的知音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和坚韧。诗中的“残兰”,指的是已经凋零的兰花,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失。诗人以兰花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曾将臭味结同心”,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曾经臭味相投,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句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好挼兰花比素襟”,诗人用兰花来比喻洁白的衣襟,表达了他对纯洁友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素襟”象征着纯洁、高雅,与兰花的形象相得益彰。
“鼓瑟犹听尧女怨,临沣已觉水香沈”,这两句诗则通过琴瑟和沣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和孤独感。琴瑟的悠扬旋律,如同尧帝女儿的哀怨之声,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而靠近沣水的岸边,兰花的香气弥漫开来,又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种对比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无多蓓蕾凭谁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他没有多余的花朵可以采摘,只能依靠他人来采摘他的花蕾。这里的“无多”和“凭谁”都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
最后两句“有限根荄待客寻,从此栽培勤保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和决心。他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前来欣赏他的兰花,同时也要更加努力地照顾这些兰花,以确保它们茁壮成长。
整首诗以兰花为载体,通过对兰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