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
其一尚书省,犹传文定旧都厅。
俄而吴回降,嘻嘻出出寒灰零。
其一海波街,尚署金风老子名。
俄而富媪震,横裂活埋归杳冥。
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
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
十年落拓湖海上,春明存殁百感增。
惊见天平谷口双峥嵘,古根诘屈穿山出,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
踞地先成偃卧形,老罴当道群貉屏。
欲上不上意磅礴,忽然蹶起势骞腾。
百转千蟠故作态,低头下瞰纷长缨。
其心时复吐云气,其干将无闻铜腥。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
就中倏生数直干,岸然如弦复如绳。
空所依旁冉冉升,此尤怪绝得未曾。
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主人选佳木,插架三十楹。
蜿蜒循蒿径,亦以曲折成。

【诗句】

水木明瑟园古藤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京城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与三棵古老的藤树之间的深厚情感。

【译文】

昔日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其一尚书省,犹传文定旧都厅。

其一海波街,尚署金风老子名。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

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十年落拓湖海上,春明存殁百感增。

惊见天平谷口双峥嵘,古根诘屈穿山出,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

踞地先成偃卧形,老罴当道群貉屏。欲上不上意磅礴,忽然蹶起势骞腾。

百转千蟠故作态,低头下瞰纷长缨。其心时复吐云气,其干将无闻铜腥。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就中倏生数直干,岸然如弦复如绳。

空所依旁冉冉升,此尤怪绝得未曾。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主人选佳木,插架三十楹。蜿蜒循蒿径,亦以曲折成。

【注释】

  1. 水木明瑟园:可能是作者的家宅或游览地点的名称。
  2. 昔我游京华:指过去在京城(今北京)的游历经历。
  3. 三古藤:指尚书省、海波街、合肥邸这三处地方的古老藤树。
  4. 文定旧都厅:文定是明朝初年的一位大臣,他曾任尚书省,因此这里的“文定旧都”指的是尚书省。
  5. 吴回降:指的是吴国投降的事件。
  6. 海波街:可能是指现在的海潮路,这是一条位于京城西面的道路。
  7. 富媪震:富媪可能是一个富商或贵族妇女的名字。
  8. 合肥邸:合肥府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的“合肥邸”很可能是指合肥府的官邸或豪宅。
  9. 临川侍郎:临川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地名,侍郎是皇帝身边的官员之一,这里的“临川侍郎”可能是临川地区的一位官员。
  10. 下我榻:给我提供了住宿的地方。
  11. 喁喁于于:形容声音细碎、连绵不绝的样子。
  12. 落拓湖海上:指作者在杭州西湖一带的游历时感到落拓无依。
  13. 天平谷口:天平是古代的一种秤,这里用来比喻谷口的景色。
  14. 古根诘屈:形容古老树木根深叶茂,弯曲盘旋的样子。
  15. 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洞庭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湖之一,七十二峰则是湖南境内的山峰总数,这里的“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可能是指这些山峰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的神奇景观。
  16. 踞地先成偃卧形:形容这棵树生长得非常茂盛。
  17. 老罴当道群貉屏:用来形容道路上的障碍物,如同老狼挡道,其他动物则躲藏起来一样。
  18. 欲上不上意磅礴:形容这种植物生长的姿态,既像是要往上爬,又像是无法攀登上去一样。
  19. 忽蹶起势骞腾:形容这棵树突然爆发出强大的生机。
  20. 百转千蟠:形容这棵树形态复杂多变。
  21. 低头下瞰纷长缨:形容这棵树的枝叶繁密下垂,如同长长的绳索一样。
  22. 其心时复吐云气:这是指这棵树的叶子时而吐出云雾状的香气。
  23. 其干将无闻铜腥:这可能是因为这棵树已经长到了很高的高度,树干上的金属味已经变得很微弱,几乎无法察觉。
  24. 其杪迎风舞拂拂:这是指树枝在风中摇曳摆动的样子。
  25. 大垂小垂都珑玲:形容树枝上的叶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
  26. 就中倏生数直干:在这个群体中,突然出现了一些粗壮的树干。
  27. 岸然如弦复如绳:形容树干的形态,既有像琴弦一样紧绷的样子,又有像绳子一样松弛的样子。
  28. 空所依旁冉冉升:这是指这棵树在周围环境中逐渐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景象。
  29. 此尤怪绝得未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现象的惊讶和赞叹,认为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30. 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浙中指的是浙江省中部地区,绣谷亭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这里的“一本差相亚”可能是形容这棵古藤与其他树木相比更加独特。
  31. 细校犹疑殊尹邢:仔细对比后仍觉得与众不同,难以找到相似的案例。
  32. 主人选佳木:这是指主人为这棵古藤选择了一块合适的位置来种植。
  33. 插架三十楹:这是指这棵古藤生长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有三十多根枝条可以挂东西。
  34. 蜿蜒循蒿径:这是指这棵古藤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生长。
  35. 亦以曲折成:这也形成了一种曲折的形态。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京城游历中所见到的三棵古老藤树,以及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对这些古藤的生长状态、形态特点、环境背景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力的伟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