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读半世,无救寒与饥。
里中新秦儿,诽诮固其宜。
岂知君子节,不以集枯移。
【注释】
家讯至:家里来人报信。知昭儿已就塾:家中来信说,我的儿子已经入学读书了。
秦:同“廷”,指朝廷。
诽诮固其宜:受到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这是很自然的。
不以集枯移:不会因为自己受窘而改变操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长子阿翁(名不详)在乡里读书期间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教育的期望。
起联:“家讯至知昭儿已就塾。”诗人收到家书得知儿子已经入读学堂的消息。“就塾”即入学读书。
颔联:“阿翁读半世,无救寒与饥。”意思是,父亲读了一辈子的书,但无法解除儿子受冻挨饿的命运啊!
颈联:“里中新秦儿,诽诮固其宜。”乡里的新秀才们会笑话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新秦儿”是说新科举得功名的人,“诽诮固其宜”是说这些新秀才们讥笑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尾联:“岂知君子节,不以集枯移。”但是诗人坚信儿子的志向不会因此而动摇。即使受到乡里的嘲笑,也不会影响他的品行。诗人相信一个有志向的士人,是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操行的。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儿子读书求学的重视,以及对儿子人格操行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