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上大云飞,广陵城中命如鸡。
梅花岭头葬遗衣,甬江刘生广陵客。
中夜匆匆筑复壁,呼我乡里且避迹。
嗟哉妾身愿先死,忍听隔墙掠夫子。
暗中投缳不可止,暗中有鬼反勾留。
天乎留我将遭尤,此身可死不可羞。
试看汹汹百辈至,聊尔复壁那足恃。
兰摧玉碎顷刻事,明晨穿壁出堂堂。
呼我爱女先上梁,东西两头死相望。
须臾铁马又周遭,果然破柱索逋逃。
芳魂已过廿四桥,尔时乡衮谁并命。
通守王郎周大令,居然巾帼高名并。
梅花岭头老督师,夜谒孝陵前致词。
乞得旌书表素丝,我更为添黄绢诗。

【注释】

复壁:指战乱时在城上建起的防御工事,如高墙、矮墙、箭楼等。

广陵:即扬州,今属江苏。

甬江:即大江,这里泛指河流。刘生:名不详。

复壁篇:即《复壁记》,记述了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至九月扬州陷落前后,清兵与吴三桂叛军激战的情况。

中夜:半夜。

命如鸡:像鸡一样活着。

投缳:悬吊。

暗中:暗中。

天乎:天哪,感叹词。

汹汹:形容人或事物来势迅猛。百辈:众人。

聊尔:姑且罢了。复壁:在城墙上筑起的矮墙,用以抵御敌人。

兰摧玉碎:比喻事情或生命轻易地被摧毁。顷刻事:很快的事。

通守:官名,即知州。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指妇女。高名并:并列的高名。

廿四桥:扬州旧时的地名,这里借指扬州。乡衮:同“乡衮衮”,意思是说,扬州沦陷后,老百姓流离失所,无人保护。并命:一同遇难。

通守:官名,知州。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妇女的头巾,这里指妇女。高名并:并列的高名。

梅花岭:在扬州西郊,山上有梅花盛开,故名。老督师:指史可法。夜谒孝陵:夜间到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代开国皇帝明惠帝朱允炆的陵墓——孝陵参拜,表示对明朝皇帝的哀悼。致词:表示意见。

乞得旌书:请求得到表扬的书信。表素丝:指写文章赞美自己的美德。黄绢:黄色丝绸,这里指书信用的纸张。

通守:官职名。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女英雄,这里指女英雄李秀英。

梅花岭头:指梅花岭,位于扬州西北郊。老督师:指史可法。夜谒孝陵:夜间到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代开国皇帝明惠帝朱允炆的陵墓——孝陵参拜,表示对明朝皇帝的哀悼。致词:表示意见。

乞得旌书:请求得到表扬的书信。表素丝:指写文章赞美自己的美德。黄绢:黄色丝绸,这里指书信用的纸张。

通守:官职名。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女英雄,这里指女英雄李秀英。

梅花岭头:指梅花岭,位于扬州西北郊。老督师:指史可法。夜谒孝陵:夜间到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代开国皇帝明惠帝朱允炆的陵墓——孝陵参拜,表示对明朝皇帝的哀悼。致词:表示意见。

乞得旌书:请求得到表扬的书信。表素丝:指写文章赞美自己的美德。黄绢:黄色丝绸,这里指书信用的纸张。

须臾铁马:一会儿后,铁骑奔驰而来。周遭:围绕周围。果然:果然如此。破柱索逋逃:攻破了敌人的营垒,捉住了逃跑的敌人。索:追赶。逋逃:逃窜的人。

芳魂已过:美丽的灵魂已经逝去。廿四桥:扬州古称扬州,又称扬子洲、邗沟、南徐等地,因运河穿过此洲,所以叫扬州。廿四桥是指二十四桥明月夜,是扬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尔时:那时,这里指扬州沦陷的时候。乡衮:乡绅,泛指老百姓和官吏。谁并命:谁一起遇难?并:在一起。

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妇女,这里指李秀英。

通守:官名,知州。王郎:名不详。周大令:名不详。巾帼:女性,这里指史可法的妻子李秀英。

【赏析】

这首诗写于清军攻占扬州之时,诗人身遭变乱,为逃避战乱,只好携妻女隐居山野之中,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以及对于妻子李秀英的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亲人的爱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