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剪共兜报至尊,柏台风槩更谁伦。
多言毕竟能招咎,不密由来便失身。
圜土刚肠非所耐,重泉碧血有馀辛。
故人一恸君知否,天末荒江野祭辰。
【注释】
即事:即目之事。
兜:通“鍪”,头盔。至尊:皇帝。
柏台风槩:比喻帝王的威风。
多言:指说话多的人。招咎:招来灾祸。
重泉:指阴间,也说九泉。碧血:形容忠烈之辞。有馀辛:表示忠贞不屈。
故人:旧友,朋友。君知否:你了解吗?
天末:天边,这里指京城之外。荒江野祭辰:指在野外祭祀亡灵。辰,星辰,这里指日月星辰。
【译文】
手持剪刀替皇帝剪发,柏台威风更没人比。
多嘴多舌难免招致灾祸,不谨慎往往失去性命。
刚肠直性不是做宰相的料,忠义之魂留在地下不朽。
故旧一恸君主难道不知吗,我在天边为君哀痛。
【赏析】
《即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组诗分两首,第一首咏柏台,第二首咏死难之士,借以抒发忧国伤时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自己替皇帝剪发的事。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李商隐因事下狱,次年秋被放归,他给当时任中书舍人的令狐楚写信说:“某顷蒙恩,出在草茅……今者奉迎圣驾,入居柏府,侍从严切,剪辫于前,此其大者也。”意思是他曾经侍奉过皇上,所以能够替皇帝剪发。这两句是说自己曾为皇帝做过一些工作,得到皇帝的信任和赏识。中间两句写自己对柏台的感想。柏台上的柏树很高大,风吹得很厉害,而柏台的形势又很险峻,因此感到威风凛凛,无人与敌。但李商隐并没有因此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而是进一步想到自己的责任。因为皇帝是天下的主人,如果皇帝不能正确用人,那么天下就会混乱不堪。所以他说“多言毕竟能招咎”,“不密由来便失身”,这是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批评,意指皇帝用人要谨慎,不能轻信谗言或滥施淫威,否则就会招来灾祸,丧失政权。
第三四句承上启下。柏台是朝廷的要地,地位十分重要,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作者却敢于进入柏台替皇帝剪发,这当然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有功之人;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中间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像柏台这样的重要地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那些刚正不阿的人是不会去干的,而像他这样正直的人则是不会怕死的。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他虽然受到排挤,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但他依然关心朝政,为国家担忧。他知道自己的不幸是朝廷内部斗争造成的,所以对那些在天之灵的亡国之臣深表同情和哀悼。“故旧”指的就是这些亡国的臣子,他们生前都是忠心耿耿、为国家着想的人,死后却遭受了不幸的命运。“君知否”是问对方是否知道这些人的遭遇,表达了他对亡国臣子的同情和悼念。最后一句“我独悲”是说自己独自为亡国之臣悲哀,而不是为了自己。
整首诗通过李商隐的亲身经历和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个人的处境。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替皇帝剪发、替亡国臣子哀悼等一系列事件的场景和心情。同时,通过对柏台的描写和对亡国臣子的同情和悼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