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渊原尽,谁其足嗣音。
菑畬如不怠,阡陌岂难寻。
忽忽中哀恨,茫茫后死心。
同畴期二妙,一振式微吟。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新得袁伯长学士研试笔赋之兼示配京冲一两茂才 其四”:这句描述了诗人得到袁伯长学士的墨宝并尝试着写作,同时也在向两位同样具有才华的人——配京冲和两茂才展示自己的作品。
“前辈渊原尽”:这句意味着前辈们的学识已经耗尽,难以传承下去。这里的“渊源”指的是深厚的知识或学问。
“谁其足嗣音”: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能够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知识?”其”在这里指代前一句提到的前辈们。
“菑畬如不怠”:这句表达了一种对工作不懈怠的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阡陌岂难寻”:这句话暗示了即使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也能找到前进的道路和方法。
“忽忽中哀恨,茫茫后死心”: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同畴期二妙,一振式微吟”:最后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同辈一起追求卓越,并在诗歌创作上达到高峰的愿望。
我们逐句进行翻译:
新得袁伯长学士研试笔赋之兼示配京冲一两茂才 其四
前辈的渊博知识已经用尽了,谁来继承和发扬呢?
耕种的土地没有放弃过耕作,田间小路怎么会找不到去处?
心中充满了悲伤遗憾,对未来感到绝望。
希望与同伴共同努力,共同创作出美妙的作品。
译文:
前辈们的渊博知识已经用尽了,谁来继承和发扬呢?
耕耘的土地没有放弃过耕作,田间小路怎么会找不到去处?
心中充满了悲伤遗憾,对未来感到绝望。
希望与同伴共同努力,共同创作出美妙的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前辈们智慧和努力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环境和社会状况的无奈和担忧。他通过对比“前辈的渊博知识”和“耕种的土地”,强调了知识和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决心。最后,他表达了与同伴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体现了他的团队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