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翁洵旧德,屝屦几倾家。
掉首辞尘劫,低眉诵法华。
薇应清似粟,梅亦大于瓜。
此日陪灵驭,宁惭传望槎。
注释:
- 正翁洵(yun):指屈原。《楚辞·九章》中有“正则天,偏而天”一句,故用其名。旧德:旧时的德行。屝屦几倾家:形容贫穷到了极点。屝屦(jīn)是古代的鞋,几倾家,即倾尽所有的财物。
- 掉首:低头。尘劫:尘世的磨难。
- 低眉诵(sòng)法华:低声诵读《法华经》。法华经,佛经之一,为大乘佛教经典中重要的一部。
- 薇应清似粟(wēi yīng qīng sì),薇应:即薇花,清似粟:像小米粒一样洁白。
- 梅亦大于瓜:比喻人或物与一般不同。
- 传望槎(chán):传说中木筏上的人能升到天上,所以叫传望槎。这里泛指神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屈原自比,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所抱持的高洁品格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叹。
全诗以屈原自喻,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所抱持的高洁品格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首句直接称屈原为“正翁洵”,表达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第二句以“屝屦几倾家”来形容自己的贫寒,与屈原“怀王终不寤”相呼应,表现出一种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悲叹。第三句写自己面对尘世的磨难低头沉思,与屈原“掉首辞尘劫”相映照,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第四句以“薇应清似粟”比喻自己的清白高洁,与屈原“芳菲菲其弥章”相互映衬,突出了两者的共同品质。第五句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将其与一般花卉相比,突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质。最后两句以“传望槎”隐喻自己的理想追求,尽管遭遇困境,但仍怀揣着飞升成仙的梦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屈原和自己的境遇,抒发了自己对高尚品德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叹。诗人以屈原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在逆境中所抱持的高洁品格,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