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稷臣,两载纶扉,勤劳国计;
泽流汉江水,八州子弟,望断公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诗的作者是梁启超,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前一年,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戊戌政变后,他被慈禧囚禁在瀛台(中南海),次年冬获释。出狱后,为营救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联络各省志士,组织保皇党,发动“自立军”,失败。又因上书请变通国策,被清政府革职。此后,他流亡日本。

这首诗是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作的一首七律,当时作者正在上海。诗中赞扬张之洞两载任内“勤劳国计”;同时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期望,希望他能像汉水一样泽被八州的子弟。

【答案】

译文:
张之洞作为国家重臣,在朝廷任职两年,尽心尽力为国家谋划;他的恩德如同汉水滋润八州百姓。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赞颂张之洞的政绩。张之洞在两江总督任内,以“自强”“求富”的精神,兴办洋务,使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等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工业企业。同时,他又整顿吏治,裁撤冗员,裁减兵额,裁并盐法,改革税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济,使清朝财政逐渐走向好转。诗人称其为“社稷臣”,实是对其政绩的高度评价。第二句说其为官清廉,不图私利,两载任内“勤劳国计”。第三句写张之洞在两江总督任内勤于政事,关心民生,所以百姓“望断公归”,盼望他早日归来。
此诗颈联两句,赞美张之洞的功绩和品德。诗人称赞张之洞如长江流水那样浩荡,泽被八州百姓,这是对他政绩的极高评价。尾联进一步赞美张之洞,称其为“社稷臣”,两载任内“勤劳国计”,关心百姓疾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