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沦涟映,平沙一望收。
天光起水色,云影共波流。
隔岸姑苏远,临轩夜月浮。
民情咸自得,何必泛龙舟。

【注释】

万顷:形容江面广阔无边。沦涟:水波泛溢的样子。映:反射。平沙:指长江的沙滩。一望:一眼望去。收:聚集。天光:指月光。起:照映。水面。云影共波流:云彩与水波相互交错,互相辉映。姑苏:今苏州,古称吴地或姑苏。轩:窗子。民情:百姓的心情或心情。自得:安适、舒适。泛龙舟:在水上划船。泛:漂浮。龙舟,用木雕成龙头和龙身,上置彩饰,形似龙,因而得名。这里借指南方各地的民俗活动。

【译文】

长江上,月色映照着宽阔无边的江面,远处平沙上的水波汇聚一处。

月光从天空照射下来,将水波的倒映也照亮了,云彩与波浪相交错,互相辉映着。

隔岸远望着姑苏城,窗前观赏着明月,人们的心情都十分舒畅。

何必要像南方各地的人们那样去参加划龙舟的活动呢?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时,表现了诗人晚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丽。

首联“万顷沦涟映,平沙一望收”。万顷,极言江面的辽阔;沦涟,水花飞溅的样子;平沙,平坦的沙滩。这两句写景,既写出了月光照耀下,长江水波荡漾的景色,又写出了站在平沙上,远眺长江,看到江面上的水波荡漾的情景。“收”,字下得很妙,既写出了“一望”所见江面的景象,又写出了江面之广,使人感到一种空旷的感觉。

第二联“天光起水色,云影共波流”。“天光”即月光,“水色”即江水的颜色,“云影”是说江中云朵的影子。这三者互文见意,不仅描写出了月夜江上的迷人景色,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共波流”中的“共”字,写得非常巧妙,它既表现了云彩和水浪相互交错、相互衬托的意境,又表达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联“隔岸遥看姑苏,临轩俯仰观”。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夜下的景色。“姑苏”是指苏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古城。“临轩”即站在楼台上远望。“俯仰”则是指上下、左右观看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站在高楼的阳台上,可以隔着江岸远远地看到姑苏城,也可以从楼上俯视整个长江。这两句诗写出了月夜下,站在楼台上所看到的景色,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民情咸自得,何必泛龙舟”。这是全诗的结尾,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哲理的地方。“民情”是指百姓的心情或心情,这里指的是人民的生活。“咸”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都”,“自得”则是指心情愉快、自在。“何必泛龙舟”则是说,人民生活安乐,心情愉快,为什么还要去参加南方各地的民俗活动呢?诗人认为应该珍惜和平安定的环境,不必去参加那些不必要参加的活动。

这首诗写景抒情并重,语言清丽流畅,富有韵味。同时,诗人还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内涵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