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材,怪他衮衮诸公,愿问只知张广雅;
哲人其萎,愿与莘莘学子,馨香同祝阮仪徵。

【注释】

中国:指中国。中国多材:中国有许多人才。张百熙:即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铁航,湖北武昌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光绪年间先后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长、农工商部尚书等职。

怪他:责怪他们。衮衮诸公:形容众多官员。张广雅:即张之洞,字孝达,号铁航,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

愿问只知:希望知道。张广雅:指张之洞的学问和才能。

只知张广雅:只是知道张之洞的学问和才能。

中国多材: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铁航,湖北省武昌县人。晚清大臣,洋务派首领.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封一等毅勇侯。

怪他衮衮诸公:责怪他们只知道张广雅。

愿问只知张广雅:希望知道他们的学问和才能。

中国多材:中国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才。张之洞(1837—1909),原名张锳,号正笏,后改名为张之洞。

哲人其萎:哲学家们已经凋零。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已经去世或不再活跃。

愿与莘莘学子:希望与众多的学子一同庆祝。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馨香同祝:共同祝愿。阮仪徵:即阮元(1764—1849),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翰林院掌院学士、浙江巡抚等职。著有《十三经注疏》、《皇朝经解》等多种著作。

【赏析】

此诗是挽联。挽联是哀悼死者的一种对联,通常在丧事中使用。挽联一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联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下联则表达对生者的安慰之意。本诗的上下联分别表达了对逝者和生者的不同情感,既有悼念之意,又有鼓励之意。

我们来看上联“中国多材,怪他衮衮诸公,愿问只知张广雅”。这里,“中国多材”指的是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怪他衮衮诸公”则是在指责那些只知道自己的学问和才能而不知道其他事情的人。“愿问只知张广雅”则是希望知道这些人的学问和才能,但并不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这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才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我们来看下联“哲人其萎,愿与莘莘学子,馨香同祝阮仪徵”。这里,“哲人其萎”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已经去世或不再活跃。“愿与莘莘学子”则是希望与众多的学生一同庆祝。“馨香同祝阮仪徵”则是共同祝愿逝者能够继续影响和激励后人。这四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者的安慰和鼓励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和生者的不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荣誉和责任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