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
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
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
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
【注释】
长安月:指月亮。
沧海客:指在海上漂泊的旅客。
越台:浙江绍兴城北的古越王城,相传是越王勾践筑的土台,后成为观潮胜地。
【赏析】
《对月》是近代诗人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当时秋瑾因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有志于反清革命,而遭到清政府的通缉。这首诗就是她在被清政府通缉后,于杭州西泠印社附近的孤山上赏月抒怀的作品。诗中表现了女革命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坚贞不屈的精神。
首联“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以“一片”写月,既写出了月色之明,又暗含着作者身在异地、心系故国的情怀,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感。
颔联“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这一句中,“沧海”一词,既点出了地点,即海天茫茫之处,也暗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越台”则是绍兴古城的别称,这里既是赏月之地,也是抒发感情的地方,可见其内心之激荡。
颈联“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这两句是说,虽然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但是爱国之心依然如故,正如自己的肝胆一样明亮,可以照见山河,但山河的影子却尚未消失殆尽。
尾联“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最后一句中的“惆怅”二字,不仅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失落感,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秋瑾作为一位女英雄所特有的豪放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