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北郭吟诗社,已过东篱采菊期;
冠盖丛中容野服,果然好客郑当时!

【注释】

过北郭园:经过北郭园。北郭园,即北郭寺。重来:再次来到。

吟诗社:指北郭寺的诗社。东篱:东边的篱笆。采菊期:采菊的约定或时期。

冠盖:指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丛:聚集、环绕。容:容忍、容纳。野服:指粗布衣服。郑当时: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司隶校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游北郭园并拜访郑香谷主政时所做,表达了对主人热情好客的赞赏之情。

首句“重来北郭吟诗社”,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重访北郭寺诗社。北郭寺诗社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成员多为文人墨客,其中不少为杜甫的友人。诗人此次重访,定是为了与旧友重逢,共叙友情。

颔联“已过东篱采菊期”,则是说诗人此次重访并非为了参加采菊之约,而是另有所图。这里的“东篱”既指东边的篱笆,也借指隐士的生活。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是在抱怨时间过得太快,而自己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去欣赏美景;实际上,这却是在委婉地表达他对这次重访目的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这次重访,能够与旧友一起畅谈人生、抒发情怀,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颈联“冠盖丛中容野服,果然好客郑当时”,则是对北郭寺诗社主人的赞美。“冠盖丛中”指的是众多官员的簇拥之中,“野服”则是指诗人身着的朴素衣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北郭寺诗社主人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品质,更有着包容之心,能够接纳不同身份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在他们的怀抱中找到归属感。这种精神正是杜甫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也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尾联“果然好客郑当时”,则是对整个北郭寺诗社的高度赞誉。郑当时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曾任司隶校尉等职,以公正廉明著称于世。在这里,诗人用他的事迹来比喻诗社主人,赞扬他们有如郑当时一样的好客精神。这不仅是对主人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诗社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北郭寺诗社主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深沉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