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身非不荣,而贵辨出处。
始进不以正,功业何足语?
孔明人中龙,君臣实心膂。
三分定荆益,一德并伊吕。
当其未遇时,夷然视圭组。
鹿门拜庞公,南阳咏《梁父》。
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
君子慎自藏,守身如处女。

诗句

  1. 致身非不荣,而贵辨出处。 - 意为追求地位并不只是为了荣耀,更重要的是要辨别自己的去向。
  2. 始进不以正,功业何足语? - 开始时行事不正,那么他的功绩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3. 孔明人中龙,君臣实心膂。 - 诸葛亮被形容为人中的龙,是君臣之间的支柱。
  4. 三分定荆益,一德并伊吕。 - 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指荆州、益州和魏、蜀、吴),刘备、曹操、孙权三人都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最终只有刘备统一了天下。
  5. 当其未遇时,夷然视圭组。 - 当他还没有遇到刘备之前,他就像看待圭组一样淡然。这里的“圭组”指的是珍贵的玉器。
  6. 鹿门拜庞公,南阳咏《梁父》。 - 在鹿门山拜见过庞统(庞统曾帮助刘备策划夺取荆州),在南阳吟咏《梁父》(一首表达志气与抱负的诗)。
  7. 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 - 如果不是刘备的贤明,即使诸葛亮三次去拜访他也不会得到机会。
  8. 君子慎自藏,守身如处女。 - 君子应当谨慎地保护自己,保持像处女一样的纯洁。

译文

追求地位并不是为了荣耀,而是需要辨别自己的去向。
刚开始时行事不正,那么他的功绩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诸葛亮被形容为人中的龙,是君臣之间的支柱。
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指荆州、益州和魏、蜀、吴),刘备、曹操、孙权三人都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最终只有刘备统一了天下。
当他还没有遇到刘备之前,他就像看待圭组一样淡然。这里的“圭组”指的是珍贵的玉器。
在鹿门山拜见过庞统(庞统曾帮助刘备策划夺取荆州),在南阳吟咏《梁父》(一首表达志气与抱负的诗)。
如果不是刘备的贤明,即使诸葛亮三次去拜访他也不会得到机会。
君子应当谨慎地保护自己,保持像处女一样的纯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述,强调了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即识别时机,明确目标,并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信念。通过描绘诸葛亮的不同阶段和经历,诗人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诗人开篇就提出了对个人价值追求的深刻理解,即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荣耀,更要懂得如何分辨自己的真正目的。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德行和道德修养的理念。

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形象,展示了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应有的特质:既能洞察时局,又能坚守原则。诸葛亮的一生,无论是在隆中对策时的深思熟虑,还是在草庐三顾时的坚持己见,都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这首诗也反映了一种理想的政治格局,即通过公正无私的决策和明智的领导,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中国,对于今天的政治领导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人以君子自喻,提醒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也应保持自我警惕和道德自律,无论面对何种诱惑和挑战,都能坚守初心,维护个人的纯洁性和尊严。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