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千佛起何时,山号鸣沙果亦奇。
集古录中参阙轶,拓来蝉翼太宾碑。
《西陬牧唱词二十六首 其二十四》是清代诗人王芑孙所创作的作品。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雷音千佛的兴起以及山中鸣沙果的奇特之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诗句原文:
雷音千佛起何时,山号鸣沙果亦奇。
集古录中参阙轶,拓来蝉翼太宾碑。
- 雷音千佛起何时:描绘了雷声与佛塔同时响起的景象。
- 山号鸣沙果亦奇:指在山间可以听到鸣沙果的声音。
- 集古录中参阙轶:可能是指通过查阅古籍,了解到有关阙轶的故事。
- 拓来蝉翼太宾碑:指的是将蝉翼般薄的太宾碑拓片带在身边。
译文:
雷声中传来千百座佛塔的回响,山间传来鸣沙果的奇异声音。
我在集古录中查阅了有关阙轶的资料,并将蝉翼般薄的太宾碑拓片带在身边。注释:
- 雷音千佛起何时:这里的“雷音”和“千佛”都是佛教中的用语,表示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广度。同时,“起”字也暗示了一种新生、觉醒的感觉。
- 山号鸣沙果亦奇:这里的“山号”可能是指山间的自然声响,如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而“鸣沙果”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果实,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或特性。这种果实之所以被描述为“亦奇”,是因为它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或者它的独特性使得人们感到新奇和好奇。
- 集古录中参阙轶:这里的“集古录”是一部收录古代历史文献的书籍,其中的“阙轶”可能是指那些未被记载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查阅这部书籍,可以了解一些关于阙轶的知识和故事。
- 拓来蝉翼太宾碑:这里的“拓”字意味着复制或复制的过程,即从原石上剥离出一部分,然后制作成另一块石头的过程。而“蝉翼”则形容太宾碑非常薄,如同蝉翼一般。同时,“太宾碑”可能是一种珍贵的文物或纪念碑石。
-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人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雷声、佛塔、鸣沙果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 思想内涵: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对于佛教文化的信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历史的尊重。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