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阁外雨,朝看阁外山。
青苍百余里,拱揖襟带间。
霭霭春云薄,悠悠野径还。
偶然纵遐瞩,适与心为欢。
高陇麦已秀,谷鸟声犹寒。
群动各顺时,胡为闭荆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春朝阁中作”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全诗的首联。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作者的心情。“夜听阁外雨,朝看阁外山”,这是诗人夜宿阁中,听到窗外的雨声;早晨起来,看到窗外的山峦。“青苍百余里,拱揖襟带间”,这是诗人看到的山的远景。“霭霭春云薄,悠悠野径还”,这是诗人看到的山的近景。这两句写远望,写出了山的气势,为后文进一步描写山的美作了铺垫。颔联是第二联,“高陇麦已秀”是说高高的田野上,麦子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了。“谷鸟声犹寒”是指山谷里小鸟的声音还很冷。颈联是第三联,“群动各顺时”,意思是各种动物都顺着季节来活动。“胡为闭荆关”,意思是为什么要关闭关门呢?尾联是最后两联。
【答案】
译文:
夜宿楼中听到窗外的雨声;清晨起身看到窗外的山景。山在一百多里之外,在衣襟腰带之间。春天的云雾很薄,远处的小路弯弯曲曲。偶然纵目远眺,恰好与自己的心相契合。高高的山坡上麦子长势良好,山谷里的鸟儿叫声依然寒冷。各种动物都随着季节来活动,为什么不打开门来迎客。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时的作品。诗中写了登高所见,抒发了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愁思以及渴望归乡之情。
首联先点明时间、天气和地点,为下联描绘美景张本。“夜听”“朝看”两个动词,既显示了诗人的闲散之态,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夜听”写出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外面的雨声,使人联想到自己身处异乡的凄凉心境。
颔联写近望,从视觉角度写山之美。“青苍百余里”写出了山的宏伟壮观,“拱揖襟带间”写出了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以雄伟的感觉。“霭霭”二字写出了春日雨后的景色,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悠悠野径还”写出了山间幽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颈联由远到近写景,由视觉转为听觉。“偶然纵遐瞩”写出了诗人偶尔放松一下心情,去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适与心为欢”写出了诗人与自然景物和谐相处,感到快乐的心情。“高陇麦已秀”写出了山中农田的景象,“谷鸟声犹寒”写出了山中的鸟儿仍然保持着冬眠的习惯,给人带来一丝清凉之意。“高”字写出了麦田的高峻,“谷”字写出了山中的谷地,“犹”字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尾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群动各顺时”,意思是各种动物都跟着季节来活动。“胡为闭荆关”,意思是为什么要关闭关门呢?这里暗指诗人希望朝廷能够开放大门,让百姓自由出入,表达出对统治者的深深怨恨。
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