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字陈珠玑,似篆似隶盘蛟螭。
斑斑古质无邪欹,李菊丁缓何能几。
望古遥集生嗟咨,九篇墨沈争淋漓。
继声援笔成此词,一物差可觇兴衰。
灶声紫色火德移,宁忆朱雁登歌时。

建昭雁足镫

六十一字陈珠玑,似篆似隶盘蛟螭。

斑斑古质无邪欹,李菊丁缓何能几。

望古遥集生嗟咨,九篇墨沈争淋漓。

注释:

  • 建昭:指汉代的一个时期,即王莽建立新朝的初期。
  • 雁足镫:一种古代的灯具,通常由雁足形状的底座和灯头组成。
  • 陈:陈列。珍珠与玑石,这里指灯具上的装饰物。
  • 似篆似隶盘蛟螭:形容灯具上装饰的文字或图案既像篆书又像隶书,形状奇特如盘状的龙蛇。
  • 斑斑古质无邪欹:指灯具上装饰物上的花纹色彩斑斓,质地古朴而不失端正。
  • 李菊: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这里借指李商隐。
  • 丁缓: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这里借指李商隐。
  • 生嗟咨:人们对此发出感叹。
  • 九篇墨沈争淋漓:形容书法作品中墨迹流畅,充满了力量。
  • 继声援笔成此词:继续书写诗歌,形成了这首词。
  • 灶声紫色火德移:灶火的颜色为紫色,象征着火德之转移。
  • 朱雁登歌时:指的是王莽称帝时的朱雁登歌。

赏析:
建昭雁足镫是一首描写古代灯具的诗作,通过对灯具上装饰物的描述,展现了其华丽而古朴的特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如“李菊”、“丁缓”,以及“九篇墨沈争淋漓”等,都暗示着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