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节容城仰,斜阳凭轼时。
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
大鸟前朝墓,披鳞异代祠。
病中虚拜荐,钦挹起馀思。
【解析】
此诗为咏史诗。首句“风节容城仰”,即赞椒山(指张柬之)的节操与才能,其人以“容城”自居,故称“风节”。诗人称赞他为政清廉,敢于直谏,有“风节”。第二句“斜阳凭轼时”,写诗人凭车轩眺望,夕阳西下,景色十分美好,但想到自己的处境,不免生出无限感慨。第三句“疏成十罪定”,用典,《汉书.五行志》载:武帝征和元年,诏求直言,东方朔等百余人上书言事,被汉武帝全部封存。后因“疏”字谐音“书”,而成为讽议朝政的典故。诗人说:“疏中已定十条罪状。”这是说,张柬之虽有功于国,但也犯了罪,被贬出朝廷。第四句“狱借二王辞”,二王是西汉齐悼惠王子刘章、刘揭的并称。《汉书.高帝纪上》:项羽分封诸侯王,封楚怀王孙心为长沙王,吴芮为衡山王,赵歇为胶东王,贾德为楚王;又封彭越为梁王、吕臣为淮阴王、韩信为韩王,共五王。刘章、刘揭均为淮南王刘长之子,皆不奉汉命,故合称“二王”。据《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刘章在长安时,刘邦派使者赐玺书,要他归顺,刘章拒不从命。于是刘邦大怒,欲杀之,幸赖刘长力保,得免一死,遂流放至北边。“狱借二王辞”,是说张柬之被诬陷,也是因为触犯了权势。这两句是说张柬之虽然有过失,但终究是一位贤相。第五句“大鸟前朝墓”,大鸟指的是鸱枭一类的恶鸟,它从前朝的墓穴飞出,啄食尸体,比喻凶残的小人得势。第六句“披鳞异代祠”,用典,披鳞是指鱼鳞,异代则是指死后入土为棺,这里指张柬之被罢官后,仍然受到人们的祭祀,这是说他尽管身遭贬谪,但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人。第七句“病中虚拜荐”,虚拜是空礼,指没有实际意义的礼节性拜见。这里诗人说自己因病不能亲自拜访张柬之,只好送上一封书信表示敬意。第八句“钦挹起余思”,是说诗人读了张柬之的事迹,感到十分敬佩,从中得到了启示。全诗四句诗,每句都是对张柬之的颂扬。
【赏析】
此诗为咏史之作,先赞扬张柬之的气节和才能。“风节容城仰”,赞其为人正直无私;“斜阳凭轼时”,赞其不畏强权;“疏成十罪定”,赞赏其刚正不阿;“狱借二王辞”,“大鸟前朝墓”,赞其不畏强权,仍能保持清白。最后一句“病中虚拜荐”,表达了作者对张柬之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前四句分别用“风节”、“斜阳”、“疏”、“狱借”来象征张柬之的气节与才能,表现了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后四句则用“大鸟”、“异代”、“披鳞”等意象来象征张柬之的遭遇,表明他虽有过失,但终究是一位贤相。这种手法使全诗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