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空山落日鸣鶗鴂,孤墓深春长蕨薇。
魂傍要离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表达了他对姜贞毅先生深沉的怀念之情。
全诗如下:
挽姜贞毅先生
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空山落日鸣鶗鴂,孤墓深春长蕨薇。
魂傍要离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注释与赏析:
- 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 “曾闻碧血裹朝衣”:这里引用了姜贞毅先生的事迹,他曾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碧血裹朝衣”形象地描绘了他壮烈牺牲的情景,他的鲜血染红了战衣。
- “沧海横流万事非”:这句话表达了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时期,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最重要的就是坚守信念和忠诚。这里的“沧海横流”比喻国家和人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万事非”表示一切都不如意。
- 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 “生已变名吴市去”:这里指的是姜贞毅先生生前已经改名换姓,隐藏身份,不再以原名示人。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弃了个人的利益,选择了隐姓埋名,继续为国为民奋斗。
- “死当埋骨敬亭归”:这句话表达了姜贞毅先生对自己的归宿有了明确的安排——他希望死后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敬亭山安息。这里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 空山落日鸣鶗鴂,孤墓深春长蕨薇。
- “空山落日鸣鶗鴂”:这里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山村景象,夕阳西下,鸟儿的啼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这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 “孤墓深春长蕨薇”:这句话描写了姜贞毅先生的墓地,春天来临,墓地周围的野草生长得旺盛,蕨薇丛生。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魂傍要离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 “魂傍要离君爱弟”:这里提到了春秋时期的著名刺客要离,他为了报国仇家恨,不惜牺牲自己,最后被敌人杀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要离的崇敬之情,认为他的忠诚和勇气值得后人学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姜贞毅先生作为一位忠诚卫士和爱国者的敬仰之情。
- “英灵来往怒涛飞”:这句话形容了姜贞毅先生英灵不朽,他们的精神如同怒涛一样汹涌澎湃,永不停息。这里强调了姜贞毅先生的英雄形象和不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正义事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