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咽秦川水,秋风入鼓鼙。
妖星躔陇右,大将出安西。
陆陆将谁附,苍苍迥不迷。
似闻宽大诏,不忍戮鲸鲵。

鸣咽秦川水,秋风入鼓鼙。

妖星躔陇右,大将出安西。

陆陆将谁附,苍苍回不迷。

似闻宽大诏,不忍戮鲸鲵。

注释:

  1. 呜咽:这里形容水流声如同呜咽一般,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2. 秋风:指凉爽的秋风,常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3. 入:进入,这里用来描述鼓声随着秋风传遍了整个秦地。
  4. 妖星:这里指的是异象或异常之星,通常带有神秘或不祥的含义。
  5. 躔:环绕,此处指星辰环绕着大地。
  6. 大将:指身居要职的高级将领。
  7. 附:依附,这里可能是指将领们对朝廷的信任或者依赖。
  8. 苍苍:广阔无垠的样子。
  9. 回不迷:指在辽阔的天空中不会迷失方向。
  10. 宽大诏:宽容仁慈的诏令。
  11. 不忍:不忍心做某事的表达。
  12. 戮:杀。

赏析:
《漫兴六首》是唐代诗人王士禛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边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呜咽秦川水,秋风入鼓鼙”描绘了秦川地区秋季的萧瑟景象,以及秋风中传来的战鼓之声。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还通过鼓声这一象征战争的元素,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战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引出了后文的主题——战争。

接下来的两句“妖星躔陇右,大将出安西”,进一步描述了战事的发生地。在这里,“妖星”和“大将”都是暗喻,前者可能指代某种不祥之兆,后者则直接指向即将出征的将领。这两个词语的出现,使得整首诗的气势更加磅礴,为后文的叙述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四句“陆陆将谁附,苍苍回不迷。似闻宽大诏,不忍戮鲸鲵”则转入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将领们的忧虑,担心他们是否会像那些被朝廷所杀的大鱼一样,因为误解而遭受不白之冤。这里的“陆陆”可能表示众多、众多的意思,而“鲸鲵”则是古代对大鱼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无辜的将领。

最后一句“似闻宽大诏,不忍戮鲸鲵”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他似乎听到了朝廷发出的宽赦诏令,但仍然不忍心让这些无辜的将领受到伤害。这里的“宽大诏”既是对朝廷的一种期盼,也是对将领们的保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心情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