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阮太傅而来,教育兴贤,粤东名宦两文达;
与范少伯同铸,图形遗爱,荆南间气一伟人。
【解析】
此诗是挽联,作者对张百熙的一生作了概括的评价,表达了对张百熙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1)
“后阮太傅而来”,指张百熙继阮元之后任两广总督,他兴办洋务,推行新政,使广东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教育兴贤”,“贤”即“才”。张百熙在广东期间,大力提倡教育,兴办学堂,培养人才;还创办了广州第一所近代化学校——广东水师学堂。
(2)
“粤东名宦两文达”,“文达”指张百熙的字。张百熙曾任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为两广的名宦。
(3)
“与范少伯同铸”,范少伯指范源濂。范源濂曾任两广总督,与张百熙同为两广名宦;“铸”即铸造,比喻建立功绩。范少伯在两广期间,兴办实业,发展交通,修筑海防,开凿河道,使两广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4)
“图形遗爱”,“形”指形象,“图”指画像。张百熙去世以后,人们根据他的事迹,为他画了一幅肖像画,挂在他的书房里。
(5)
“荆南间气一伟人”,“荆南”指湖北一带的黄州地区,这里泛指湖北。张百熙曾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是清朝晚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答案】
先阮太傅而来,教育兴贤,粤东名宦两文达;与范少伯同铸,图形遗爱,荆南间气一伟人。(译文见上)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上联说,继阮元之后,又有一位两广总督张百熙来到广东,他兴办洋务,推行新政,为广东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使之成为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前沿;他还重视教育事业,为广东培养了许多人才。下联则说,他和范源濂一道铸造了一座丰碑。上联写他在广东的政绩,突出其兴学和改革的政绩;下联则写他的人格和精神,突出其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