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裂不周柱,谁复东南造。
削顶剌碧空,迷离云作帽。
呼吸风两声,环曲独龙道。
长安十里城,缩来只一隩。
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然后逐句解读分析。此诗首联写游文塔的外形特点;颔联通过“削顶”“作”等动词写出了游文塔之高;颈联描绘游文塔的雄伟气势;尾联则抒发诗人对游文塔的赞美之情和感慨之意。

【答案】

译文:

古老的游文塔已经破败不堪,谁又还能在东南建造新的呢?

从塔顶削去尖角,仿佛刺向碧空,迷离的云彩像帽子似的笼罩着它。

呼吸之间发出两声呼啸,环曲的山道宛如一条巨龙。

长安城里十里长街,缩成小小的一片土地。

低头俯瞰茫茫的大地,使人敬畏也令人悲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诗人以游文塔为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叹。

诗中首联“久裂不周柱, 谁复东南造。”用典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不周柱”,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中的“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胜,委于崇山,铿氏因之凿开帝(太)阳下,帝(太)阳照之乃生后土。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这里用此典故,表明自己对历史上那些兴废成败、盛衰更迭的现象感到痛心疾首。“东南造”指在南方建造建筑。作者在这里暗含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处的时代,国家正面临衰败的命运。“谁复东南造”,意思是现在有谁还敢在东南地区兴建高大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势的担忧。

颔联“削顶剌碧空, 迷离云作帽。”用“削”、“刺”、“作”几个动词,把楼的高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比喻手法将楼比作云朵,既生动形象,又充满诗意。

颈联“呼吸风两声, 环曲独龙道。”运用拟人手法,把楼形容成能吐纳风云的巨人,形象地表现了它的雄伟壮丽。“独龙道”是指楼的周围环绕的道路,“环曲”指曲折蜿蜒。这句诗不仅描写了楼的外观形状,同时也表现出了其宏伟的规模。

尾联“长安十里城, 缩来只一隩。”运用夸张手法,把长安城的面积缩小到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面积缩小的惋惜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思考。“苍苍”形容大地的颜色,也指广大无边。“可畏亦可悼”既是诗人对大地的赞叹,也是他对国家的忧患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游文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