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自来,独钟衡岳英灵气;
死何所憾,未竟长沙磊落才。

【注释】:

生有自来:生来就注定。

独钟衡岳英灵气:只有衡山的灵气最钟情于我,这里指自己对湖南长沙(衡山在湖南)的深厚感情。

死何所憾:死了有什么遗憾呢?

未竟长沙磊落才:我没有完成长沙(长沙人称其为“潭州”)的磊落之才,即没有完成长沙人的豪爽与直率。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张百熙的挽诗。张百熙,字海鹏,号铁珊,湖南长沙人。晚清翰林院编修,曾参与戊戌变法,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此诗是挽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但作者却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写出了对张百熙的怀念之情。

首句点出“生”,第二句写“死”,用生死相对、天经地义的反衬手法,表达诗人对张百熙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颔联写“死”时无憾。“生有自来”一句,说张百熙的天赋才华,生来就注定要成为湘江流域的一位杰出人物。“独钟衡岳英灵气”一句,则说张百熙之所以能在湘江流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身上具有衡山灵气的特质。衡山,在今湖南省南岳区衡阳市南岳区境内,是著名的五岳之一,这里借指张百熙。“死何所憾”一句,是说张百熙虽然死了,但他生前的功绩,已足以弥补他死后的一切遗憾。

颈联写“死”后无憾。“未竟长沙磊落才”一句,是说张百熙生前虽为长沙人,但却未能充分发挥长沙人的磊落之才,这是他生前的一个遗憾。而“未竟”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惋惜之情。

尾联总结全篇。诗人用“生有自来”与“死何所憾”两句,既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又表明了他的坚定立场:生为湖南人,死亦为湖南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