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策蹇足,驰望昆仑丘。
自非千里姿,焉得追骅骝。
斥鴳翔数仞,黄鹄四海游。
岂不愿高举,羽翼非所俦。
慎尔失故步,踬蹶乃贻羞。
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

【注释】

驽马:劣马。《诗.小雅.鹤鸣》:“彼其之子,不称其情;彼其之子,不遂其形。”毛传:“驽马也。言人无才能,不能称其性。”蹇(jiǎn):跛。千里姿:千里马的姿质。

斥鴳(chì yú):一种小鸟,飞翔力弱,只能在数尺高的树枝上栖息。黄鹄(hú):天鹅一类的水禽。游:飞翔。

羽翼:翅膀。俦(chóu):同类。

天分:天赋的资质。定:一定的限度。

躁进:浮躁急进。良谋:好的计谋。

【赏析】

《杂感》组诗共三首,此诗为其中之一。此组诗以“嗟来”开篇,慨叹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接着写自己的处境、遭遇,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和不平;最后以自警之语勉励自己,表明自己仍要奋发有为,积极入世。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前四句写自己的境遇,后六句写自己的感慨与自勉之意。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深沉。

一、二句“驽马策蹇足,驰望昆仑丘”,起笔突兀,气势不凡。这两句是说:我就像一匹劣马一样,只能勉强支撑着跛足前进。我虽然渴望驰骋于昆仑丘,但是没有千里马那样的本领,又怎能追得上那些神骏呢?“驽马”二字写出了诗人自身的境况,他像一匹劣马,只能勉强支持着跛行;“驰望昆仑丘”,则是诗人内心的企愿,他希望像千里马那样,在辽阔的天地间驰骋。然而,他的现实处境却使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骥”与“驽马”,“千里”与“蹇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不幸与无奈。而“自非”一句则揭示了诗人的抱负:“焉得追骅骝”,意思是:怎么能追赶得上神骏呢?“骅骝”(huá liú)是古代传说中的良马名。这句诗既是对前句的自我解嘲,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深失望和无奈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雄心壮志。接下来,诗人通过“斥鴳翔数仞,黄鹄四海游”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斥鴳”即小鸟,这里用来比喻自己;“黄鹄”则是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高远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黄鹄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追求更高的境界。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无奈。他看到那些小鸟在数尺高的树枝上翩翩起舞,而他却只能在地面仰望,无法接近它们。这种差距让人感到沮丧和失落。同时,他也看到了那些黄鹄在四海之中自由飞翔,而自己却只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这种距离让人感到孤独和迷茫。因此,他不禁感慨道:“岂不愿高举,羽翼非所俦”。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渴望能够像鸟儿们那样飞得更高更远,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矛盾和挣扎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用四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慎尔失故步,踬蹶乃贻羞。”“慎尔”意为谨慎对待自己的每一步行动;“踬蹶”即跌倒或绊倒;“贻羞”意为留下耻辱或羞辱。这四句诗的意思是: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步行动,但却因为跌倒而留下耻辱。这里的“慎”,既指对自己的要求和警惕,也含有谨慎小心、不敢大意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自己对当前困境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不安。诗人用“踬蹶乃贻羞”来警示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得意忘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后四句“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则是诗人的总结和劝诫。诗人认为人的天赋和资质是由上天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固定因素。因此,人们应该安于现状,不要过于急躁和冒进。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这里所说的“躁进”,是指急于求成、冒进进取的行为。而“良谋”则是指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诗人认为只有遵循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他告诫世人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不要盲目冒进。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