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计。
闻有二毛人,年才三十二。
注释:
曾经阅读过秋天的诗篇,想为田园生活作打算。
听说有两位头发已经斑白的人,他们才三十二岁。
译文:
我曾经读过秋兴诗篇,想为田园生活作打算。
听说有两位头发已变白的人,他们年龄只有二十几岁。
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计。
闻有二毛人,年才三十二。
注释:
曾经阅读过秋天的诗篇,想为田园生活作打算。
听说有两位头发已经斑白的人,他们才三十二岁。
译文:
我曾经读过秋兴诗篇,想为田园生活作打算。
听说有两位头发已变白的人,他们年龄只有二十几岁。
【注释】 尚录文侯命:还记载着文侯的命令。 深虞雒(luò)邑(yì):深深忧虑洛阳。 千秋:一千年。指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焚烧洛阳城。 悬国耻:悬挂在国家的耻辱柱上。 一旦:一天。 表军功:显示军功。 踏鞠:踢球。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 乘轩:乘坐华贵的车。 比:比拟,这里用比喻。 君王:指汉献帝刘协。 多倚托:多次依靠。 先与赋彤弓:首先赐给他彤弓。彤弓,大红色的弓。 【赏析】
【注释】: 白羽:指弓箭。扬州:古州名,今江苏扬州。黄旗:汉时将军的旗帜,这里指唐军。石头:地名,在江苏南京城西。六双:形容雁阵之多。千里射蛟浮: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河上三军合:指渡过长江后的军队会合。神京:指京城长安。祖生:指祖逖,晋朝人,曾在北方抗击过胡人的入侵。击楫:拍着船桨。正中流:意为正好赶上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诗人在江南看到北方军队渡江作战的情景
【注释】: 感事 其六:诗题。感,感慨、感叹之意;事,指时事或国事。 自昔南朝地:从古至今,指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先后存在于长江下游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常称北府雄:常被称赞为英勇善战的地方,北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军事重镇,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六军多垒日:意思是说军队驻扎得密集,军营里到处是壁垒。 万国鼓鞞中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清跸郊宫寂,春游苑籞荒。 -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鸣钟击鼓以清道,以示肃静。 - 郊宫:郊外的宫殿。 - 寂、荒:寂静和荒芜。 - 这句表达了皇帝出行时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寂静和荒芜的景象。 2. 城中屠各虏,殿上左贤王。 - 城中:指朝廷或皇宫所在地。 - 屠各虏:屠各族,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殿上:指宫廷中的殿堂。 - 左贤王:汉朝的一种封号
【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2.江月:即长江月色。 3.李白楼:李白曾居此,故称。 4.坞壁三山:指南京西南的钟山,山上有三座山峰。 5.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合称为“六代”。 6.池台:指建康城中的宫殿、园林等建筑。 7.长安:古时对京城的美称。 8.帝王州:指建康一带。 【赏析】 《金陵杂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解析】 此为《咏史二首》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汉高祖刘邦,后四句写晋武帝司马炎。“上宰”即“皇帝”,“专征”是说皇帝亲自出征,“指大江”指代长江。“出关”是说从函谷关出走,“收汉卒”,是说自己率领着一批汉军士卒。“分陕”是说将关中分为两个部分,“寄周邦”是指自己将统治中心放在了西周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日气生元甲”指太阳初升之时,天象显示了元帝即位,“云祥下赤幢”,指祥瑞之物降落
【注】 膺:承担;主鬯:主持祭祀;宗社:指国家或朝廷,也指社稷。三亳: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二斟:斟酒,比喻分封诸侯。百六:古人认为天人相应,天有灾害,人亦随之,此指天意。 【赏析】 《感事》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玄宗受禅即位,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的原因。颈联写肃宗对安禄山、史思明用兵的打算。尾联写诗人对唐室衰亡的忧虑。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叙事清楚
【注释】: 缟素:白色丧服。称先帝:指为先帝守孝。春秋:借指时令。大复仇:《春秋》中鲁隐公被郑庄公杀害,其后人鲁桓公在祭天时向上天告发此事,以报父仇。玉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等神灵时用的文书,用玉制成。诸侯:指各地的国君。六军:周武王分封六位诸侯国,各派一军驻守京师,称为六军。神州:这里泛指国土。【赏析】: 《感事》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吊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心
诗句: 还记得尚书巷,于今六十年。 译文: 我还记得尚书巷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了。 注释: 1. 尚书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一个古老街道。 2. 于今:现在,即现在。 3. 六十年:指从顾炎武记事起至现在的六十余年时间。 4. 功名:此处指个人的成就和名声。 5. 驾部:古代的官职之一,负责车马管理,这里泛指官场生涯。 6.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祭品的器具
译文: 听闻阿骨打已经入侵燕山, 在诸陵之下搭建了帐篷,六郡之间烽烟四起。 边军戒备森严但迟迟不发动进攻, 驿站的使者一去而空回。 登上江楼远望,黄河犹如玉门关。 注释: 1. 传闻:听说。 2. 阿骨打: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3. 今已入燕山:现在阿骨打已经占领燕山。 4. 毳幕:指帐篷。 5. 诸陵下:诸陵(指金国皇宫)下。 6. 狼烟六郡间:六郡之地,都有战火,到处是烽火连天。
{"注释1": "平舒道,指古代华阴的平坦大道。顾炎武在诗中通过描绘西风卷夕云的场景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注释2": "一片璧,指代历史遗留下的宝物。顾炎武用“为遗滈池君”来表达他对那些历史遗迹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注释3": "滈池君,指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或事物。顾炎武在这里可能是在借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物事。", "赏析1": "此诗开头两句“何处平舒道
华阴古迹二首其二 回溪 回溪非故隘,九虎失西东。 惟有黄金匮,依然又省中。 注释:回到溪谷并非因熟悉变得陌生,失去的是九只凶猛的老虎。现在只剩下一只金黄色的箱子,它依然在官府的库房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回顾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的“回溪”、“九虎”等意象,既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注释: 武帝求仙一上天,茂陵遗事只虚传。 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苏生北海边。 武帝求仙:汉武帝刘彻,曾派人寻仙访道,求得长生不老之术,但最终未能如愿,反而在晚年患病驾崩。 上:皇上。 天:天上。这里指仙境。 茂陵遗事:指汉武帝死后的丧事。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遗事:遗留下来的事情。 虚传:空有其事,实际上并没有发生。 千官白服:指众多官员身穿白衣哀悼,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注释:六鳌变成了簸荡,夜晚住宿时可以欣赏到繁星。 相对着愁思,是因为看到珠桂花树。 流民在辇下(指京城)居住的多。 赏析:此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末至乾元三年(760)初,因战乱漂泊在外时所作。诗人在长安时曾写过一首《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长史三十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此次写这首诗,正是由于他与挚友岑参在邺城相别后,又各奔前途,此时杜甫身在洛阳,而岑参却在成都
注释:我乘着豪华的轿车进入洛阳城,心中却有不悦。 如果让黄耳犬来传达我的心意,或许能够询问辽东的情况。 赏析:诗人以乘车入洛,心怀不悦为由,托言自己乘轩车去洛阳,实际上是想表达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心有愠”是诗眼,全诗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中宵”,指深夜,即“半夜”。 “傥呼黄耳来,更得辽东问”两句写想象中的情境。黄耳,传说中能通人语的动物;辽东,汉郡名,今属辽宁。诗人设想
五岳 五岳何时遍,行游二十春。 谁知禽子夏,昔是去官人。 注释与赏析: 1. 五岳:“五岳”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著名山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这五种山脉不仅各自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与尊重。 2. 何时遍:这句诗表达了对五岳之景无处不在的感慨。古代文人常以五岳为背景,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3. 行游二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