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出居庸上,窥关若井中。
水声千尺落,林响万山同。
地许孤城扼,天教一骑通。
悲风吹不尽,战血染沙红。

【注释】:

居庸: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

其三:第三首,此指《登临古居庸关作》的第三首,即这首诗。

岭出:山岭从居庸关中突起。

窥关若井中:好像井底一样,只能看到居庸关的一部分。

水声千尺落:瀑布飞流直下,声如雷鸣。

林响万山同:树林中的鸟叫声与远处的山峦呼应,声如涛鸣。

地许孤城扼:大地允许这座孤城扼守着关口。

天教一骑通:天空允许一位骑士畅通无阻。

悲风吹不尽:悲风不断吹来,吹不散战场上的血腥气息。

战血染沙红:战争的鲜血染红了沙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长城关塞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岭出居庸上”,描绘了居庸山上的景色。居庸山是北京西北的一座大山,位于昌平县城东北,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第二句“窥关若井中”,形象地描绘了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居庸关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位于居庸山东端山岭之上,形势极为险峻,是控制京师西面的门户。

第三句“水声千尺落”,以水声比喻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居庸关附近有一处瀑布,水流湍急,声音震耳欲聋,仿佛千尺之下的响声。

第四句“林响万山同”,以林声比喻远处山谷中的回响。居庸关周围山林茂密,每当风雨来临,林中鸟儿的啼叫声与远处的山峦相互呼应,形成一片浩大的声响。

第五句“地许孤城扼”,强调了居庸关的重要性。孤城扼守关口,意味着居庸关是保卫京城的重镇,也是军事上的关键点。这里的“孤”字形容居庸关地势险要,只有一座城池可以防守,突显了它的战略地位。

第六句“天教一骑通”,表现了天意安排下的自由通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天意比作自由通行的骑士,暗示着居庸关虽然地势险要,但只要有人经过,就能感受到天地间的自由与和谐。这种表述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第七句“悲风吹不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感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悲风仿佛具有情感,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同时,“战血染沙红”又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无数英雄的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英勇战士的敬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