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静晨开卷,瓶空晚作糜。
得成儿子学,无碍老夫饥。
揖让殊臣仆,提携藉友师。
无嫌家世贱,叔度是牛医。
【注释】
百馀:一百。适:恰好,正好。持敬:持家之恭敬。敬舆:敬舆是人名,作者的朋友。集:聚会、聚集。倾囊售之:把书全部拿出来卖光。傍午:中午。得成:得到。炊(chui):烹饪。赋:指诗歌。示(shi):给,给某人看。旼儿:即王叔度,作者的儿子。几静晨开卷:清晨在几案上打开书本。几:小桌。静:安适,宁静。瓶空晚作糜(mí):傍晚时家里没有米了,只好吃粥或面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00年)春,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他写此诗,是为了向友人王叔度告别,同时也表示自己虽然官卑职微,却仍能为儿子提供学习的机会,不因家境贫寒而放弃自己的志向。
诗一开头就交代“有钱百馀”,说明诗人并不富有,只是略有些积蓄而已。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深意。诗人用“有”字开头,既表明了自己并不是富足,也暗示着“无”。因为“百馀”,所以“适书客持敬舆集至,倾囊售之”,意思是刚好遇到一位客人拿着书来卖,于是诗人把书拿出卖掉了。“持”字写出了商人的殷勤,“敬舆”则表明这位商人对诗人十分尊敬。“集”字写出了书客的到来,“倾囊”二字则表明诗人为了买书不惜把所有的钱财都花出去了。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一种豁达大度的精神境界,即使自己生活困顿,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几静晨开卷,瓶空晚作糜”两句则是诗人在书客到来后的生活写照。清晨时分,诗人在书桌前翻开书本;傍晚时分,家中没有米了,只好煮粥或面糊充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简朴的读书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得成儿子学,无碍老夫饥”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儿子的期许。儿子能够学习是一件好事,不必过于担忧他的生计问题。诗人用“得成”二字表达了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两句诗充满了关爱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关键所在。“揖让殊臣仆,提携藉友师”两句写出了与朋友相处的和谐融洽。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并非以权势相压,而是以礼相交,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种交往方式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品质修养。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学问的重视和对于师生关系的看重。“无嫌家世贱,叔度是牛医”两句则是诗人自我调侃的一种方式。他将自己比作汉代名相诸葛亮,说自己虽然出身低微,但仍然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自嘲的方式既表现出了诗人的豁达大度,也体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写照和对朋友的交往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品质修养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