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憩横云麓,还浮上海滨。
三江开夏后,别浦念春申。
吹笛难归楚,无衣尚在秦。
西州当日路,恸哭是何人。

暂憩横云麓,还浮上海滨。

三江开夏后,别浦念春申。

吹笛难归楚,无衣尚在秦。

西州当日路,恸哭是何人。

注释:

  • 暂憩:暂时停留休息。
  • 横云麓:指的是山脉名,位于某处。
  • 上海:上海的古称。
  • 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河流。
  • 夏后:夏季之后。
  • 别浦:指另一条河流或地区。
  • 吹笛:吹奏乐器。
  • 归楚:回到楚国。
  • 无衣:没有衣服。
  • 秦:秦国,这里指代故乡或者自己的国家。
  • 西州:西边的州府。
  • 恸哭:因悲痛而大哭。

赏析:
《杂诗七首·其五》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诗歌,创作于公元190年至217年之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暂憩横云麓”描述了诗人暂时在一处山脉休息的情景。这里的“横云”可能是指山脉的形态,也可能是对诗人心境的一种比喻。“犹浮上海滨”则描绘了诗人在海边继续前行的景象。这里的“上海”同样可以理解为泛指大海,而“浮”则传达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

“三江开夏后,别浦念春申”两句分别提到了长江、黄河和淮河三条主要河流在夏季后的开放景象以及诗人思念春天时所在的另一条河流。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诗人并没有因为即将开始新的旅程而感到兴奋或满足,而是通过“吹笛难归楚,无衣尚在秦”来表达他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吹笛”和“无衣”分别象征着音乐和衣物,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艰难困苦,以及对家人的牵挂。

最后一句“西州当日路,恸哭是何人”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直接表达。这里的“西州”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而“恸哭是何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对亲人安危的担忧。

《杂诗七首·其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种种感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而又充满斗志的诗人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