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高会集群才,落日同登江上台。
鸿雁肯随帆影至,黄花频向酒杯开。
探书穴在秦人杳,采蕺歌怜越女来。
勿惜旧时良宴隔,十年云卧总蒿莱。
秋日吴门姚宗典俞南史归庄叶世佺严祗敬费誓葛云芝文果毗陵王廷璧皖城方将游越过访仝人毕集各赋
清秋高会集群才,落日同登江上台。
鸿雁肯随帆影至,黄花频向酒杯开。
探书穴在秦人杳,采蕺歌怜越女来。
勿惜旧时良宴隔,十年云卧总蒿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全诗共六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清秋高会集群才,落日同登江台上”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群英才子齐聚一堂,共同登台欣赏美景。这里的“清秋”指的是秋天的清爽和宁静,而“高会”则表示这些才子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学问或交流思想。接着是“鸿雁肯随帆影至”,鸿雁知道人们需要它们,于是便跟随船帆一起飞到岸上来为人们提供帮助,这是对自然界万物有情的描写。
第二句“黄花频向酒杯开”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这里用“频”字形容菊花盛开的样子,好像在向酒杯里倒着开放一样。而“杯酒”则是文人雅士常用的一种聚会形式,通过饮酒来表达彼此间的友谊。
第三句“探书穴在秦人杳”中的“探书穴”可能是指寻找知识的地方,而“秦人”则可能是指古代的秦国人,他们擅长于探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的“杳”字表达了这种探索知识的艰辛与困难。
第四句“采蕺歌怜越女来”中的“采蕺”、“越女”和“歌声”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元素。采蕺是一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染料;而越女则可能指的是古代越国的美女,她们有着美丽的容颜和动人的歌喉。这里的“歌声”可能是指越女的歌声,也可能是指采摘蕺菜时的声响。
最后一句“勿惜旧时良宴隔,十年云卧总蒿莱”则是在表达一种怀旧之情。这里的“旧时良宴”指的是过去美好的时光,而“云卧”则意味着隐居山林的生活。尽管现在已经远离了那个美好的时代,但作者仍然怀念曾经的岁月,并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美景、鸿雁、菊花、探书穴、采蕺歌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思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