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几度罢诛茅,犹见长松翠影交。
太子有城频在望,方干故宅那能抛。
栏边藓断惊虫蚀,石上泉流为马跑。
谁识桐江风雨夜,尚留龙吼听櫹梢。
题方编修健松齐诗限爻韵 其一
名园几度罢诛茅,犹见长松翠影交。
太子有城频在望,方干故宅那能抛。
栏边藓断惊虫蚀,石上泉流为马跑。
谁识桐江风雨夜,尚留龙吼听橚梢。
注释与赏析:
- 名园几度罢诛茅: 此句描绘了诗人对园林的多次修缮与维护,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及保护之情。
- 犹见长松翠影交: “犹见”意味着尽管经历了岁月,但长松依旧翠绿,它们的阴影交织在一起,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太子有城频在望: “太子”很可能指的是某个贵族或王室成员,他们在城市中建有宫殿,诗人通过提及“在望”,表达了对那些高贵人物的敬仰和向往。
- 方干故宅那能抛: 这里的“方干”可能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或是人名,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那些遗迹的珍惜。
- 栏边藓断惊虫蚀: “藓断”可能是指苔藓的枯萎,而“惊虫蚀”则形容了由于苔藓消失而导致的昆虫侵蚀,这反映了自然景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而产生的变化。
- 石上泉流为马跑: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泉水从石头上涌出,甚至形成了小溪供马匹奔跑,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毛奇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遗址的缅怀。诗中的“名园”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园林,也隐喻着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如“长松”象征了坚韧和持久。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应被珍视和保护的情感。此外,诗中还隐含了对权力和荣耀场所的描写,通过“太子有城频在望”,反映出作者对政治中心或历史遗址的关注及其背后的权力动态。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受,还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思考,是对自然美和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