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持玉节过江行,比户欢呼襁负迎。
山半尚留元度宅,潮回再上越王城。
讼亭人老棠犹在,官道碑残藓自生。
当日蛟门题柱处,今来方奏海波平。

【注释】

王分司:官署名。宋置,掌分遣朝士知州事、提举常平茶盐事等职事,秩正七品。重:指重使越州。

持玉节:拿着象征皇帝权威的符节。

比户:每家每户,遍于各户。

襁负迎:用布带系住小儿背,抱着小儿,高举过头以欢迎。

山半:山上的中间部分。

元度宅:指唐代诗人元稹的宅第。

讼亭:旧时设在县衙内供百姓诉讼的亭子。

棠(táng)犹在:棠梨树还在那里生长。

官司:官吏或官府。

蛟门:《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八引《越绝书》:“浙江口曰‘大章门’……今号为‘蛟门’。”

海波平:指东海海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赏析】

此诗作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0年)。当时诗人被起用任两浙转运使兼知明州,行前赋此诗送别友人。全诗写景抒情并略带议论之旨,语言平实流畅,风格与杜甫的《梦李白》相近。

首句“重持玉节过江行”,点出此次出行的原因。诗人自述奉诏入相后,又奉命出使,故说“重持玉节”。次句“比户欢呼襁负迎”,描绘了诗人经过沿途各地时百姓夹道欢呼的情景。三、四两句写到了越州,但并没有详细描写越州的山川形胜和城市风貌。而是从越州城内写到城外,再写到城外越王城。五、六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把重点放在了越州人民热情款待自己的事情上,表达了他对百姓的深厚感情。最后两句写自己即将离任的心情。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被起用为两浙转运使兼知明州,行前作此诗赠别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