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像月弦,见月与池等。
如何落万川,亏此半边影。

天衣杂咏诗 其五 半月泉池

莲池似弯新月弦,见月与池共此边。

如何万川皆落影,亏此半池月边天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奇龄的作品《天衣杂咏》中的第五首。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翻译

  • “天衣杂咏诗 其五”:这是诗的题目,表明这是毛奇龄创作的《天衣杂咏》中的第5首诗歌。
  • “半月泉池”: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描绘了半月泉池的景象。
  • “莲池像月弦”:比喻莲池的形状像新月的弦。
  • “见月与池等”:看到月亮时,感觉它与池水一样明亮。
  • “如何落万川”:为什么月亮能够照亮无数条河流。
  • “亏此半边影”:只有这半边的水面被月光照亮,形成了美丽的倒影。

注释解释

  • “天衣杂咏诗 其五”:这是诗的题目,毛奇龄以天衣比喻他的诗歌,表示他的作品如同天衣一般华美且不拘一格。
  • “半月泉池”:描述的是位于法华山天衣寺侧的一个半月形泉水,因其位置特殊而被称为半月泉。
  • “莲池像月弦”:以新月的弦比喻莲池的形状。
  • “见月与池等”:看到月亮时,感觉它与池水一样明亮。
  • “如何落万川”:为什么月亮能够照亮无数条河流。可能表达了月亮的光芒普照大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其光芒。
  • “亏此半边影”:只有这半边的水面被月光照亮,形成了美丽的倒影。形容了月光下湖面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赏析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半月泉池的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富含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