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张融未卜邻,同时徐稚亦长贫。
新来写得相思帖,曲渚停舟错认人。

【注释】

垂老:垂老之年。张融:南朝宋人,字孟阳,南徐州铜山(今属江苏)人,官至尚书左仆射,世称“张仆射”。《晋书》本传记载:“性清俭,居处俭朴,常食不过菜果,冬月无被褥。”卜邻:选择住宅邻居。徐稚:东汉名士,字孺子,隐居不仕,以德义知名。长贫:久贫。相思帖:指情书。曲渚:即曲阿,在今江苏丹阳县西南,长江边的小洲,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爱妃西施所筑的行宫所在。错认:认错了。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诗人已退隐多年,生活贫困,与友人张六四丈(张融)也久别多年。一日,张六四丈寄给诗人一帖情书,并附上一首五言绝句。诗人读后感慨良多,遂写下此诗。

首联“垂老张融未卜邻,同时徐稚亦长贫”,写诗人自己与张六四丈同龄而贫苦。张融和徐稚都是汉代的隐士,他们都有高尚的节操。张融虽贵为尚书令,但仍然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而徐稚却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颔联“新来写得相思帖,曲渚停舟错认人”写张六四丈寄来的情书。诗人读信后感触很深。张六四丈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过徐十五茶肆出,张六四丈隐居所。赠我绝句云:‘丈甚惜此诗’,必属毛生书笔,藏之慰临书亦赋二绝句附后。”意思是:过徐十五茶肆出来的张六四丈,住在他隐居的地方。他给我写一首绝句说:“很珍惜这首诗”,一定是毛生的笔写,珍藏起来安慰我。“新来写得相思帖”,就是张六四丈寄来的情书。“曲渚停舟错认人”,就是这首诗的意思。诗人读着张六四丈的诗,想起自己的处境,不禁感叹起来;想到自己与张融、徐稚一样,也是穷困潦倒,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尾联“垂老张融未卜邻,同时徐稚亦长贫”是全诗的中心语。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与张六四丈同龄而且都穷困潦倒的感慨之情。

此诗通过写诗人与张六四丈的交往,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