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城外晚生烟,一望寒林兴渺然。
何处野祠延伫久,黄坡西下北门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诗意,然后再看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注释翻译。此诗是诗人在巴山外城晚眺的即兴之作。“巴山城外晚生烟”,点明地点。“一望寒林兴渺然”,写远望中所见景象。“何处野祠延伫久,黄坡西下北门前”,点明时间。全诗意境清旷、雄浑。“巴山城外晚生烟”写出了诗人眺望中的景,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怅惘之情。“何处野祠延伫久,黄坡西下北门前”,写出了诗人眺望中的景,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怅惘之情。
【答案】
译文:巴山城外暮霭缭绕,远处寒气逼人,树林里雾气升腾。我伫立良久,不知身在何方。那远处高高的黄坡正向西延伸,城门就在眼前。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巴山外城晚眺时的即兴之作。诗人面对眼前景色,心中涌起一种孤寂怅惘的情绪,于是提笔写下这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远景:“巴山城外晚生烟,一望寒林兴渺然。”巴山之南有一片密林,在傍晚的时候,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使人感到凉意袭人。这时,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夕阳西沉,天边一抹残阳如血,映红了半边天际。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与友人相约在此登高望远的情景;而今自己已来到此地,却不知何日再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又有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写近景:“何处野祠延伫久,黄坡西下北门前。”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环视四周。在一座座低矮的草房间,他看到了一个荒废已久的野祠堂。这座祠堂位于山腰之上,早已废弃不用了。祠堂的西墙正对着北门。诗人的目光又移向了黄坡。黄坡是一座山岭。它高耸入云,苍劲有力,远远望去就像一匹黄色的战马,奔腾向前。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黄坡,不禁想到当年在这里与友人攀谈、饮酒、赏月、吟诗的情景。如今,物是人非,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