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沟垂柳暗残春,柳外听歌河渎神。
自笑蓼虫长食苦,纵衔花叶不知卒。

在赏析《春词四首和觉罗博公所贻原韵 其一》之前,了解作者毛奇龄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毛奇龄,明代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创新尝试。本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哲学思考、社会观察以及对自然的感受。

诗句原文如下:

御沟垂柳暗残春,柳外听歌河渎神。    
自笑蓼虫长食苦,纵衔花叶不知卒。    

译文
御河水边的垂柳已经染上了春天的颜色,而在它之外的河边,可以听到河神在唱歌。我自嘲像蓼虫一样,总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即使偶尔能捕捉到一些食物,也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

注释

  1. 御沟:古代皇宫附近的河流,常用于皇家园林中。
  2. 垂柳: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春天时新绿盎然。
  3. 暗残春:形容春天即将结束,但还留有些微的生机。
  4. 河渎神:指黄河的神灵,河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5. 自笑:自我讥讽,表示自嘲或无奈。
  6. 蓼虫:一种昆虫,以草为食,比喻生活艰辛。
  7. 长食苦:长期处于艰苦的环境中。
  8. 纵衔花叶不识卒:即使偶尔吃到一点美味的食物,也不懂得珍惜,直到最后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御河旁垂柳和河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感慨和对生活中困苦的自嘲。诗中的“自笑蓼虫长食苦”形象地比喻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尽管生活在一个看似富足的环境(御河水边),却依然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常(长食苦)。而最后的“纵衔花叶不知卒”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是在最美好的时刻,人们也可能因为不懂得享受而不自知,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未曾真正领略过。这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季节更迭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

《春词四首和觉罗博公所贻原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苦乐参半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