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牧犊晓烟新,露下松杉滴满身。
不识比来工画客,因何写出带经人。
【注释】
深林:密林。牧犊:放牛。晓烟:晨雾。松杉:松树和杉木。因何:为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乘犍读书图》的七绝。诗的前两句是写画,后两句是议论,以“比来工画客”为话题展开议论。
首句“深林牧犊晓烟新”,是画幅的远景。画面上是一片青翠的森林,在清晨薄雾笼罩之中。在这幽美的景色中,一群牧童正在放牛,他们手执鞭绳,牵着一头头肥壮的牛犊。牧童们的服饰简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显得十分悠闲自得。远处山峦起伏,苍翠欲滴;近处松柏参天,绿荫如盖。一幅生机盎然、恬静优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颔联“露下松杉滴满身”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画面的近景。在蒙蒙细雨中,松柏苍翠欲滴,晶莹的雨珠挂在枝头,顺着枝叶流落到地上。这景象与上一句中的牧场上的牧童形象相映成趣。
颈联“不识比来工画客”点出画家的身份。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方式,表示对画家精湛技艺的赞赏。诗人似乎在问:“你是一位善于捕捉景物特征的画师吗?”
尾联“因何写出带经人”是诗人议论的重点。这里指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那些读书人就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由此联想到画家可能也精通儒学,所以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这幅《乘犍读书图》中牧童与读书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精湛技艺和高尚情趣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从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中领悟到了画家的用心良苦,即通过生动的画面传达了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