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开尽叶犹香,雨后倾珠似夜光。
但使恩波留太液,何须折作盖头妆。

在欣赏毛奇龄的奉和呈裕亲王园林题壁三绝句原韵应教其三荷叶池时,我们首先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荷花盛开却留下清香,雨后的夜光珠般的露珠闪烁着光芒,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示了荷花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然而,诗中的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强调了品德与德行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毛奇龄对美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关注。

诗句翻译

  1. “荷花开尽叶犹香”
  • 荷花:指荷花池中的荷花。
  • 开尽:形容荷花盛开得非常茂盛,几乎看不到其他的花朵。
  • 叶犹香:即使荷花已经凋谢,叶子仍然散发出阵阵清香。
  1. “雨后倾珠似夜光”
  • 倾珠:形容雨后珍珠般的光芒四射。
  • 夜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石,此处用来比喻雨滴落在荷叶上发出的闪亮光芒。
  1. “但使恩波留太液”
  • 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 太液:古代皇家园林的名字,这里借指皇帝的御赐之地。
  • 留太液:让皇帝的恩泽留在御赐之地,即保持那里的宁静和美丽。
  1. “何须折作盖头妆”
  • 折作盖头妆:指将荷花折下来制作成盖头(古代女子的头饰)。
  • 盖头妆: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 无需折作盖头妆:表示不需要特意制作头饰来装饰荷花,而是应该欣赏它本身的美丽和自然的状态。
  1. “荷叶池中日影长”
  • 日影长:形容太阳光线透过荷叶投射在水面上的光景。
  • 荷叶池:一个具体的地点,指的是池塘中的荷叶。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徐来:慢慢地来。
  • 水波不兴: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1. “荷锄归路带斜阳”
  • 荷锄:用荷叶做的锄头。
  • 带斜阳:带着夕阳回家。
  1. “采莲少女笑相迎”
  • 采莲少女:指在荷花池中采摘莲子的女孩们。
  • 相迎:主动迎接。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 玉笛:精美的笛子。
  • 暗飞声:声音在夜晚悄悄地飘散。
  1.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月落:月亮落下。
  • 乌啼:乌鸦的叫声。
  • 霜满天:满天都是霜。
  1. “风卷残荷舞破凉”
  • 风卷残荷:风吹过荷花,荷花被吹得翻卷起来。
  • 舞破凉:像是在跳舞一样打破了清凉的感觉。
  1. “渔舟唱晚泊烟渚”
  • 渔舟:渔船。
  • 唱晚:晚上唱歌。
  • 泊烟渚:停在雾气缭绕的沙洲上。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夏日荷塘景象。首句“荷花开尽叶犹香,雨后倾珠似夜光。”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荷花虽然凋谢但仍散发着芳香,以及雨后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雨珠如同夜光石般耀眼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也暗示了事物虽然有终结,但其美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持续存在。第二句“但使恩波留太液,何须折作盖头妆。”则是对前一句的自然延伸,指出只要皇帝的恩泽留在御赐之地,就无需特地将荷花折下作为头饰。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荷叶池中日影长,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强调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赏析

毛奇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荷花、荷叶、雨后的景色、以及渔民生活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中所体现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内在平和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同时,毛奇龄的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