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本是道山材,弹向霜风声最哀。
一自前溪相失后,是谁相伴几年来。
焦桐本是道山材,弹向霜风声最哀。
一自前溪相失后,是谁相伴几年来。
注释:焦桐是制作琴瑟的优质木材,被用来制作乐器,它原本就来自遥远的道山。当琴被弹奏时,那清脆的声音如同在秋风中颤抖,让人感到十分凄凉。自从前溪的那把琴与我失散之后,又有谁能够陪伴我度过这些年的时光呢?
焦桐本是道山材,弹向霜风声最哀。
一自前溪相失后,是谁相伴几年来。
焦桐本是道山材,弹向霜风声最哀。
一自前溪相失后,是谁相伴几年来。
注释:焦桐是制作琴瑟的优质木材,被用来制作乐器,它原本就来自遥远的道山。当琴被弹奏时,那清脆的声音如同在秋风中颤抖,让人感到十分凄凉。自从前溪的那把琴与我失散之后,又有谁能够陪伴我度过这些年的时光呢?
湖上吟 其一 西子湖畔荡桨声,陆公祠下当垆情。 非卢家少妇胜,也胜青溪小姑清。 注释: - 西子湖头:西子湖畔。 - 荡桨:划船。 - 陆公祠:陆逊的祠堂。 - 当垆:古代酒店中服务客人的女佣。 - 卢家:指卢充的家族,东汉末年人物。 - 青溪小姑:形容年轻女子,青溪为地名。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西湖边游览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湖上吟 其二 雨后山桃舒萼,风前堤柳垂条。 正月看将二月,一桥行过三桥。 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湖面上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注释:在梁父城边的马路边,送别友人。袁公浦口扬帆远行,我为你送行十里,五里,我们一同上到长亭,短亭。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梁父城边走马、袁公浦口扬舲的画面,充满了离别的悲凉氛围。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以“同上”二字为点睛之笔,既写出了送别时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离丘:指山间小丘,泛指山丘。蔓草:长满野草。生花:开花。南近:靠近南方。若耶:水名,在今浙江绍兴。吴宫:春秋时吴国的宫殿。东家:指美人的家乡,也指美人。浣纱:洗衣服。宛转轻车:形容美人的车马缓缓而行。阳:明媚。中道:半途中。蹉跎:耽误了时间。前溪:指前面不远处的溪流。朱荷:荷花。凋:凋谢。奈何:无奈。为之:为谁。若何:如何。 【赏析】 本诗写一个女子因久居异乡而思念故乡、思念故人的情景
注释: 绕屋数竿修竹,临流几树梅花。 客程无限幽思,僧舍依然旧家。 柏碗暗浮绿醑,莲灯深罩红纱。 且留今夕欢宴,安问明朝岁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绕屋数竿修竹,临流几树梅花”,以竹与梅为主题,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诗人选取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竹和梅,作为画面的主体
【注释】 甘州遍 其四:这是一首边塞诗。 秋风起:秋风刮起来了。 展转事长征:辗转奔波,在长征路上。 出边城:离开边疆的城池。 弯弧鹊角:弯曲的弓身象鸟的尾巴。 佩刀犀首:佩戴着犀牛角制成的宝剑。 趫趫斥突:勇敢地冲锋陷阵。 愿擒生:愿擒获敌人。 收敕勒:收缴了俘虏。 卷镵(chán)枪:收起兵器。 夜凉频击刁斗:夜里寒气袭人,频频敲击更夫的铜壶。 空碛答遥声:寂静空旷的沙原上回荡着远处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岭外梅花未寄,江南柳色将舒。——诗人思念故园,期盼春天早日到来,而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梅花还未寄出,江南的柳树也尚未抽出新芽,显得有些冷清。 2. 故园春信难到,客里残年又除。——诗人在异乡度过了新的一年,感到孤独和落寞,因为无法收到家乡的春节祝福。 3. 钟磬幽寻僧腊,辛椒俨傍斋居。——诗人在寺庙中度过新年,听到钟磬的声音,感受到岁月的变迁。 4. 怜君念我意气
诗句释义 1 破阵乐词(Pòzhènyuècí):一种古代音乐,用来庆祝战争胜利。 2. 汉兵西出萧关(Hànbīnxīchūxiāoguān):汉兵指汉朝的军队,西出萧关是形容军队从西边的萧关出发。 3. 十里旌旗蔽山(Shílǐjīngqiúbìshān):形容军容盛大,旌旗飘扬,遮蔽了山上的树木。 4. 列阵如云既破(Lièzhènyúrúyúnbù):形容军队排成战斗队形
注释:横着的山峦穿过华严寺,溪水北岸是佛寺,南岸也是。前山后山都有人家。远看千村都是红色的树。走过一片片丹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横山过华严寺时所见到的景色。首句写景,“溪北溪南佛寺”,点出佛寺的位置;接着写“山前山后人家”,写出了村落的布局,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第三句写“望去千村红树,行来一片丹霞”,描绘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甘州遍,羌笛又将残。 - “甘州遍”是一首词牌名,这里指的是以毛文锡《甘州遍·春光好》为正体的作品。 - “羌笛”,指羌族的笛子,常用来表达边关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 “残”,表示乐器已破损,暗示着边疆的荒凉与战事的频繁。 2. 译文及赏析: 听声寒,黄花碎叶,雕戈铁马,茫茫飞雪满燕山。 - 通过“羌笛”和“残”的描述
注释: 我常常窥视封事,看泪如流。千里寄来生刍,惭愧未投。我想向你打听德公兄弟的踪迹,他们在徐州吗?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作者通过吊唁姜贞毅,抒发了对德公兄弟的怀念之情。 首句“长窥封事泪如流”,诗人在长期观望中,看到朝廷上封奏之事,不禁泪如雨下。这一句写景抒情,以景衬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忠诚之心。 次句“千里生刍愧未投”,诗人因为思念家乡,千里迢迢送来生刍
注释:吴国边境不靠近伍子胥的坟墓,南郑难成为太尉的墓地。 回首故乡却归不得,可怜曾经戍守水边的军队。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忠诚、坚守岗位的决心。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伍子胥的坟墓和太尉的墓地相提并论,既突出了他们的地位,又表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同时,诗人还通过“回首故乡”和“可怜曾戍水西军”两句,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一句“唱尽门生薤上歌”,是说学生在老师墓前高唱老师生前的诗篇,薤(xiè)上歌即薤露之歌。 第二句“虞殡已无多”,“虞殡”指为死者守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老师去世的时间已经很久,因此守丧的人也少。 第三句“殿廷若个能攀槛”,“殿廷”指朝廷、宫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朝廷之上,谁能像老师那样能够攀着栏杆,俯视天下呢? 最后一句“图画依然是荷戈”,“荷戈”指扛着武器,这里指的是士兵
【注释】 遂安:县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大明府:即大明朝,指唐末黄巢起义后建立的大齐政权。有旧琴失:指失去心爱的琴。何幸重弹:多亏重新弹奏。渌水词:即《渌水曲》。渌水:水名,流经浙江,注入太湖。东墙红照夕阳时:指夕阳西下,照到东墙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他晚年生活虽不富裕,却仍能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 首句“响泉亡后断冰丝”,意思是说自从战乱之后,家中的琴弦被割断了
诗原文: 复壁藏书二十秋,空箱蠹尽有谁收。那知长史南迁后,犹有昭容上彩楼。 - 注释: - 复壁:指书架或墙,用以存放书籍。 - 藏书:收藏书籍。 - 二十秋:指二十年的时间。 - 空箱:没有书的箱子。 - 蠹尽:指书籍被蛀虫吃光。 - 那知长史南迁后:不知道后来长史(可能是指某人的官职)南迁。 - 犹有昭容上彩楼:“昭容”是古代宫廷中的女性,这里指皇后或公主
注释: 几斛青螺傍镜台,题成丽句百花开。 - 几斛青螺:形容镜子的明亮和美丽,就像几斛珍贵的青螺珍珠镶嵌在镜台上。 - 镜台:镜子的平台。 题成丽句:指诗人写诗写得非常优美。 - 丽句:美丽的诗句。 百花开:形容诗人的诗歌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 生平何幸交徐悱,得藉三娘藻鉴才。 - 生平:一生。 何幸:多么幸运。 交徐悱:与徐悱交朋友。 得藉:能够借助。 三娘藻鉴才:三娘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