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名王客,徒深公子情。
烟花三月暮,一上大梁城。
旧苑樽盘合,繁台歌吹萦。
春堤纷系马,午树敞啼莺。
世鲜捐虞相,时无救赵兵。
宾师淹孟子,关吏困侯生。
亭戍层烟晚,河沙壅地平。
九门新浩荡,四术故纵横。
士女看都雅,金钱在市赢。
繁华追往事,重与说东京。
【注释】
登汴城即事:指诗人在汴京登高望远,触景生情。
不作名王客: 不做那些权贵们的客人。
徒深公子情: 徒然对公子有情。公子,泛指有钱有势的人。
烟花三月暮,一上大梁城:三月的汴河两岸春暖花开,暮春时节登上大梁城楼。大梁,即北宋时的东京汴州,今河南开封。
旧苑樽盘合,繁台歌吹萦:在旧有的园林中摆满酒杯和盘子,繁盛的台上奏着歌声。
春堤纷系马,午树敞啼莺:春天的堤岸上人们纷纷骑马而来,树上鸟儿欢快地鸣叫。
世鲜捐虞相,时无救赵兵:世上很少有人能像古代赵国范雎那样,为国效力;也很少有像春秋时期晋国的荀息那样,能为国家出谋划策。
宾师淹孟子,关吏困侯生:宾客之师被耽误了学业,关吏之辈被耽误了前程。
亭戍层烟晚,河沙壅地平:远处的亭戍在傍晚时分升起层层薄雾,河沙淤积使得大地变得平坦。
九门新浩荡,四术故纵横:城门九道都十分宽广,各种策略纵横交错。
士女看都雅,金钱在市赢:妇女们欣赏都城的雅致,而市民则争相购买物品。
繁华追往事,重与说东京:繁华的城市追随着过去的历史,现在又重新谈论起昔日的东京(开封)。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春,时作者任徐州通判。徐州是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升为州治的,到这首诗时已历三十二年,所以称“东京”。
前四句写诗人初至汴京,登临大梁城楼所见所感。首句点明题意,次句说明自己不是权贵们的座上宾,只对公子有情。第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春日里汴河两岸花红柳绿,一派繁华景象:暮春时节,诗人登上大梁城楼,只见城内城外,人欢马叫,车水马龙;繁台歌舞,歌声嘹亮,乐声缭绕。末二句进一步描绘汴京春游之胜。
中间四句写汴京旧地重游,触景生情。“繁台”一句,用南朝齐东昏侯刘子业好色荒淫的典故来说明汴京旧时繁华。“午树”一句,用晋代荀勖献樱桃的故事来说明汴京旧时繁荣。“春堤”两句写汴京城内外春游之盛,以及汴京人对于这种繁华生活的态度。
后六句写汴京的现状。“世鲜”两句,以春秋时期的范雎和战国时期的张仪来说明当今社会人才稀少。“宾师”两句,以汉代贾谊、董仲舒为学者师友来说明当今社会的学风不正。“亭戍”两句写汴京郊外亭戍的设置,以及汴京人对于这种设置的看法。最后四句写汴京都城的繁荣景象。“九门”两句,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长安城中门九达的典实来说明汴京城门之多。“四术”两句写汴京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以及汴京人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士女”两句写汴京城内男女来往频繁的现象。“金钱”两句写汴京市场上物价飞涨的情况。这四句诗,一方面表现了汴京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汴京的通货膨胀状况。
这首诗描写汴京的繁华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汴京繁华背后的忧虑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