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歌隐隐下青苍,又听渔榔出夕阳。
一段红蕖明似锦,隔花惊起两鸳鸯。
注释:樵夫的歌声隐隐传来,似乎在青苍的山林中回荡;我又听到了渔夫的榔头声,那是从夕阳下传出来的。红色的荷花像锦缎一样鲜艳夺目,隔着花丛,鸳鸯被惊起,发出阵阵鸣叫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人首先通过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片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画面。随后,诗人又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红莲的美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和美丽。最后,诗人以鸳鸯的惊飞来结束全诗,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使得整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樵歌隐隐下青苍,又听渔榔出夕阳。
一段红蕖明似锦,隔花惊起两鸳鸯。
注释:樵夫的歌声隐隐传来,似乎在青苍的山林中回荡;我又听到了渔夫的榔头声,那是从夕阳下传出来的。红色的荷花像锦缎一样鲜艳夺目,隔着花丛,鸳鸯被惊起,发出阵阵鸣叫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人首先通过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片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画面。随后,诗人又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红莲的美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和美丽。最后,诗人以鸳鸯的惊飞来结束全诗,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使得整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类型,本题属于“作用类”试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定答题区,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中“十载滞长安”,“滞”是滞留的意思;“那堪旅骑单”,那堪:哪堪,怎能忍受。旅骑:远行的客人。“家贫轻久客”,意思是说家里贫穷,又长期在外为官。“尺书何处达”
诗句解释及翻译 1. 故乡风物好 - 故乡: 指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 - 风物: 自然风景、事物。 - "好":表示喜爱,满意。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 及尔客归时 - 尔: 你们(指吴处士)。 - 客归时: 客人归来之时。 - 注释: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乡时的欣喜和期待。 3. 芳草兰陵镇 - 芳草: 美丽的草。 - 兰陵镇: 地名
【注释】 (1)壄:同“戍”。 平楚:指长江一带的平原。 (2)江城:即江陵,古县名。在今湖北宜都县。 【赏析】 诗是写秋日送别吴处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一、二句写景。“木落”点出时令,“雁南飞”写出雁阵排空,直指秋天来临。“秋深”表明已至晚秋时节。诗人此时正站在江边送别吴处士。“那堪”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一尊酒”,说明二人要畅饮饯行。“重与故人违”一句
【注释】 前代:指唐代。遗灵,指前代帝王的灵位或神主。森然:森严。曳(yi)冕旒(miu),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冠。拜瞻纷估客,指前来参拜祭祀的人群。估客,商人。估,通“货”。歌舞杂巫优,即歌舞杂戏。巫,巫师。优,滑稽演员。 赛雨:春社祭礼时举行的迎神赛会。分风送晓舟,把船只分开,使风顺,好让船只在早晨出发。文螭(chi):有花纹的龙,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船。文,通“纹”,有纹饰的意思。 仿佛
【注释】 长路应难问:指道路漫长而艰难,难以询问。 君行况及秋:你的行程又恰逢秋天。况,况且。 不知葭菼外:不知道芦苇丛之外的地方。葭菼是初生芦荻的泛称,泛指荒郊野外。 何处泊孤舟:在何处停泊一只孤独的小船?孤舟,独木小舟。 远树连云起:远处的树木与天空连成一线。 残潮漾月流:残破的潮水荡漾着月光流泻。残潮,未涨满的潮水。漾,波动。 可堪南去雁:怎能忍受向南飞去的大雁?南去雁,即鸿雁
【注释】 祖帐:送别时设的筵席。鲒(zī)崎:水边地名。通经:通过科举考试。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友人到越中任,作诗赠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殷切期望与良好祝愿,同时也寄托着自己仕途得意、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起句“祖帐酒初醒”,写饯行时的场面。饯别宴席已罢,客人尚在酣醉之中。“轻帆不暂停”,写友人启程远去,船帆刚刚升起,尚未扬起。“家山虎邱寺”二句,从送别的地方写到送别的目的地
注释: 贞女今何处,萧条水殿扉。 贞女指的是古代的贞洁女子,现在在哪里呢?水殿的门已经关闭,显得非常萧条。 朱颜空想像,白鸟尚翻飞。 我的容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年轻了,就像那白鸟一样还在天空中翻飞。 极浦荷花艳,虚庭竹翠稀。 在广阔的湖边,荷花开得正艳丽;在空旷的庭院里,竹子却显得稀疏。 应嗟楚台上,行雨独忘归。 我不禁感叹起楚国的屈原,他独自站在台上,面对大雨却忘记了回家。 赏析:
注释:王授玉在张园读书。 羡慕你的幽居,高远而美丽,在翠绿的雾霭中。 山峦临近荼蘼花盛开的地方,路绕着酒城东边。 鸟儿的歌唱声汇合在一起,飞泉从一道流来。 春天来了风和日丽,登高眺望能与谁一起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幽居美景的赞赏,后四句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释义】 垂杨:指杨柳;绿未齐:即“柳色未浓”;千里:形容距离很远;惜分携:珍惜离别;雁去榆关北:指雁飞往边关,暗示送别的人即将远行;人归笠泽西:指送别之人将回到故乡的东吴地区;榆关,古称居庸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南;笠泽,古水名,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这里泛指南方的家乡;潮平芳芷短,帆落夕阳低:潮平,指江水上涨后露出沙滩;芳芷,指芳香的香草;短,指短小。 【译文】 杨柳还未长满树梢
【注】望,眺望。分符,分封土地的符节。客,指外乡人。清曹,清廉的官署。花辰,春天的花期。催,催促。缓带,宽松的衣服。菜甲,蔬菜的叶子。佐,助。传觞,举杯。风土,风景。寒食,清明前一天。夕阳,傍晚时分。行藏,去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洪仪曹和族兄湘乡使君饮别之际所作。首联点明地点,交代离别的背景;颔联写送别的时间、场合,表现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颈联写景,表达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依恋之情
【诗句解释】 项学士招沐益都相公万柳园同诸公即席:项学士请沐益都相公到万柳园与众宾一起饮酒作诗。寒飙袭袂日驭短,重向枝头觅睍睆:秋风凛冽扑面而来,太阳也似乎缩短了身影,又回到了枝叶间寻找那美丽的鸣唱。泽在何愁玉醴枯,情深顿觉霜裘暖:即使没有了泉水,也不会感到寒冷,因为情感深厚,就足以抵御严寒;即使穿着单薄的皮衣,也不会觉得冷,因为有了深情,就会觉得温暖。先生意气豪且真,相从仿佛游云津:您胸怀豪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题万柳堂》,下面是逐句释义: 朝上金商门,暮宿永宁里。 翠帔(紫色的披肩)结乌头,黄尘障驴耳。 同乡先达项橐师,嵬嵬副相居黄扉。 见予落托颇矜惜,往往引手相扶持。 连朝待漏趣入侍,看倚金銮判封事。 御膳盘分锦菜羔,宫衣袖惹朱花字。 旋从请沐呼饮间,便寻杜曲城南端。 红泉旧有升平宅,绿野新开裴令园。 长樊介陇辟广亩,种得垂垂万株柳。 九列频教汁染衣,三眠不用枝生肘。
【注释】 烟霭:云雾。苍苍:浓密的样子。渐:逐渐地。无:指天空。参差:参差不齐。乔木:高大的树木。接平芜:接连着平展的草地。倩:请,求。关荆:即“荆浩”,字不详,唐代著名画家。笔:指他的绘画才能。横峰:山峰。浦:河川。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九泛月楼之景,诗人用笔描绘了一幅烟云缥缈、山光水色交映的秋日图景,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张子成才艺的赞美之情。全诗意境清远,画面优美,富有情趣。 首句写烟云苍莽
冬日过上海署故人任明府制衣衣我感赋 丈夫生岂易衣食,终年在道披练裳。 朔风吹林下寒叶,垂老欲住江湖傍。 故人为宰在沪上,呼我再过听縆桑。 薛城留客有布被,莱芜涤釜无舂粮。 顾此短褐不至骭,恻然为念范叔僵。 自视两袖颇飘薄,但看七尺真昂藏。 割毡何足赠江革,解襦不敢衣顾郎。 冰丝急付冻女剪,钿尺便向当身量。 生平旅食就仁祖,前岁妇裈辞豫章。 惟此茧为伯夷种,况逢衣自胶东床。 贫士被服允无斁
诗句原文: 山缭颓垣水绕门,朦朦初月照黄昏。松风不起行人定,唯有钟声度范村。 译文: 群山环绕着破败的土墙,门前流水潺潺,朦胧的月光洒在黄昏的天空中。微风轻拂,使得行人心神宁静,只有远处的钟声悠扬地穿过范村。 注释: 清:清幽、寂静。范村:村庄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首句“山缭颓垣水绕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造景观和谐共存的景象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商隐,他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 下面是逐句释义: - 嵯峨阊阖平旦开:形容皇宫宏伟壮丽,早晨打开城门迎接朝臣。 - 马蹄扑扑飞黄埃:形容马蹄声如雷鸣般响亮,尘土飞扬。 - 汤生年少好容发,与之相遇长安街:赞美汤生的英俊潇洒,并与他相会于长安街头。 - 双瞳炯炯负意气,手挟干将甫磨砺:称赞汤生的眼神明亮,手中握着宝剑正准备磨砺。 - 钜器知为王俭才,请缨未遂终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