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珠履羡黄歇,好客高风久沦没。
但道公卿善下人,有谁肯结王孙袜。
况予落托久不前,那得簸扬似糠麧。
何期夫子亟引手,不使出官诮六蝎。
坐令蓬蔂伛偻人,顿入玉堂造金阙。
季秋望日日将卒,诸生讲论烛未跋。
突开绛帐通酒浆,恍为戴崇设肴核。
炙肉分□入豆新,霜葵软齿嫌匙滑。
当筵酌斗如挽河,那顾中宵有星孛。
须臾银箭落如雨,帝阍已闭绝鬼谒。
第恣雄谈未肯降,转使深杯不停罚。
我今纳履将欲发,世事纷纷慢相讦。
人生好会能几时,日月东西叹倏忽。
不见贫儿甫释褐,便得登坛仗旄钺。
何须把定三寸豪,只赋天心与月窟。
朝来爽气满西山,吾且支颐拄牙笏。
【注释】
- 益都师:即李师道。
- 相:宰相,这里指李师道。
- 陈检讨:名不详,曾任陈州知州,是李师道的女婿。
- 黄歇:战国时人,曾为楚国令尹。
- 公卿:古代高级官吏。
- 王孙袜:王子的鞋。
- 簸扬:扬弃。
- 六蝎:六足的虫。
- 蓬蔂:一种草名。
- 玉堂:官署名称。
- 金阙:宫殿的美称。
- 戴崇:东汉人,善制画,《风俗通》中记他作“九子图”。
- 戴崇设肴核:《九子图》中的九个儿子各持一物,以示区别。
- □:肉块。
- 帝阍(hū):传说帝王门前卫士,这里借指皇宫的门禁。
- 星孛:流星。
- 纳履:穿上官靴。
- 世事纷乱:这里指仕途的坎坷和不平。
- 忽:快。
- 三寸豪:古剑名。
- 天心:天道。
- 月窟:月球表面。
- 朝来:早晨。
- 支颐拄牙笏(hù,笏:古代官员手执的狭长板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归隐田园的愿望。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豁达的处世态度。
首联:“从来珠履羡黄歇,好客高风久沦没。”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羡慕像黄歇那样的高士,他们的好客之风却长久地被埋没了。黄歇,即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干闻名于世。这里的“珠履”,指的是贵重的鞋子,象征着身份尊贵和地位显赫。而“好客高风”则是指他们那种热情好客、宽厚待人的品质。整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黄歇等人的高洁品质和他们的好客之风,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些品质的忽视和遗忘。
颔联:“但道公卿善下人,有谁肯结王孙袜。”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常常称赞公卿们善于低头谦卑、待人宽容,然而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这里的“王孙袜”指的是王子的鞋,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公卿们表面谦逊、内心傲慢的深刻批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只注重表面功夫,而忽视了内在品质的培养。
颈联:“况予落托久不前,那得簸扬似糠麧。”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何况我已经长期处于困境之中,又怎能像糠秕和麸皮那样被轻易抛掷呢?这里的“落托”指的是失意或贫困潦倒的状态;“簸扬”则是扬起的意思;“糠麧”(fēi)是一种粗粮。整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
尾联:“何期夫子亟引手,不使出官诮六蝎。”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没想到你(指李师道)竟然迅速伸出手来拉我一把,没有让我像那些被人嘲笑的人一样出仕为官。这里的“夫子”是对李师道的尊称;“六蝎”指的是那些被嘲笑为无能之辈的人。整句诗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李师道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人的势利和无情。
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田园生活的愿望。他写道:“坐令蓬蔂伛偻人,顿入玉堂造金阙。季秋望日日将卒,诸生讲论烛未跋。”“蓬蔂”指的是低矮的草堆;“伛偻人”则是指弯腰驼背的人,形容其身体状态不佳。整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而“季秋望日日将卒”则是说在秋天的日子里,每天看着太阳即将落下。这里的“季秋”指的是秋季,而“将卒”则是指结束或者完成的意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诸生讲论烛未跋”则是说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讨论学问,而烛光尚未燃尽。整句诗通过描述学生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