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山上松,矫矫云中鸾。
鸾羽将凤雏,松枝何团团。
昔我登玉笥,遥望明星寒。
明星在西方,寄我玉蕊丸。
驾言丹丘儿,炼药烧琅玕。
一朝想丹砂,忼慨前之官。
莲花为绯衣,石顶为金冠。
修成上玉女,拂拭云台端。
闻之华山曲,二八桃花颜。
中涂杖老翁,谓弃黄金丹。
高天把沆瀣,将以同所餐。
华池郁金光,千载长相欢。
【注释】
峨:高。
矫:挺拔。
鸾、凤雏:传说中的神鸟。
玉笥:仙山,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
明星:金星。
寄:赠予。
玉蕊丸:指仙药。
丹丘:即昆仑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琅玕:美玉。
忼慨:慷慨激昂。
绯衣:红衣。
石顶:指山顶。
上玉女:仙女名。
云台:即云台观,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北。
闻之:听说。
二八:指女子年龄。
华池:指仙人居住的仙境。
沆瀣:古代神话中说:“北方有沆瀣之水,饮之可延年。”
同所餐:一起享用。
华池郁金光:华池里充满金色的光芒。
相欢:互相欣赏。
【赏析】
这首《拟游仙诗》共两首,这是第一首。骆宾王年轻时曾到安徽贵池县的玉山(又称“玉笥山”)游览,并作过一首《游仙诗》:
昔余游兹山兮,采药遍岩阿。
见一老翁者何人,自言王子晋。
手持竹竿长数尺,来过我家乞食多。
朝餐胡麻夜紫石英,白发复黑黄金书。
授我此术去不死,吾将留君度岁时。
后数年余游于楚,访道得还归,乃知王子晋即是此人也。此诗就是从这一故事出发,写自己登临玉山时对子晋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首两句“峨峨山上松,矫矫云中鸾。鸾羽将凤雏,松枝何团团”。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华山松挺拔秀丽的姿态,又用比喻的手法把鸾鸟与凤凰相比拟,使它们更显得高贵典雅。这两句是写景,而其中却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志趣追求,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
第三句“昔我登玉笥,遥望明星寒”,是说自己曾在玉山(玉笥)登山远望,看到星光闪烁,寒气逼人,于是产生了向往之情,并决心去寻找那遥远而又神秘的世界——仙境。这一句是过渡到下文的铺垫。
第四句“明星在西方,寄我玉蕊丸”,是说在遥远的西方,有一颗晶莹透亮的宝玉(即玉蕊丸),它能够使人长生不老。这一句是诗人的设想和愿望,也是他向子晋索取仙药的原因和目的。
第五至八句写诗人求仙的过程和结果。“驾言丹丘儿,炼药烧琅玕。一朝想丹砂,慨然前之官。莲花为绯衣,石顶为金冠。”这几句意思是说,我要乘着仙车载赴昆仑仙境,在那里炼制仙药;炼好后要回到人间,那时我要穿上红衣(绯衣)戴上金冠。
这里用了三个典故。一是“炼药”:相传汉武帝曾派方士李少君入海求仙,得到一种仙草叫“黄精”,服之可以长生不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方士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请遣童男童女各百三十人,人五日,与食物,当有奇珍异味自与,仙人居之。”二是“绛珠仙子”——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所写的绛珠仙子就是由月下老人牵牛星配成红线的牛郎织女的化身。三是“金冠”:指仙人戴的帽子,这里暗喻皇帝的皇冠。这几句诗通过想象来表现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莲花为绯衣,石顶为金冠”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形象鲜明,又富有诗意。
第九句“修成上玉女,拂拭云台端”,意思是说,经过修炼,我已经成为天上的仙女,正站在云台之上。这一句是写诗人在求仙过程中的最后结果,也是他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展望。
第十句“闻之华山曲,二八桃花颜”,意思是说,我在华山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那是二八少女们唱的《桃夭》,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这句诗是写诗人听到的优美音乐和感受到的美好氛围,也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一句“中涂杖老翁,谓弃黄金丹”,意思是说,正当我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之中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拄着拐棍的老人走过来,对他说:“你放弃黄金制成的仙丹吧!”这一句是说诗人被这位老人打断了美好的遐想。这里的“杖老翁”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做神仙,应该返回人间了。这一句既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第十二句“高天把沆瀣,将以同所餐”,意思是说,高天赐给的清甜的沆瀣,让我和你一起品尝吧!这一句是说诗人得到了仙家的赏赐,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这里的“沆瀣”是指甘美的露水,是古人所说的仙酒。这一句既是诗人对神仙恩赐的感激之情的流露,也是他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和期许。
第十三句“华池郁金光,千载长相欢”,意思是说,华池里弥漫着金色的光芒,我们永远地快乐下去吧!这两句是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祝福。这里的“华池”是指仙境中的湖泊或池塘,“金光”象征着永恒的光芒和永恒的快乐。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也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松和鸾鸟的形象描写和对仙境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情绪。整首诗写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想象丰富,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