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未讲声与形,但将俗笔临黄庭。
自分胸中无一字,如何敢录良常铭。

【注释】

纵笔二首其二:指王右军《兰亭序》“一觞一咏,宾有云:‘愿言老翁,可得而闻乎?’老夫欣欣然命笔,写此纸墨之妙。”

六书:指文字的六种构造,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但将俗笔临黄庭:用世俗的书写方法去模仿王羲之的《黄庭经》。

自分胸中无一字:自己认为没有自己的文章可录。

如何敢录良常铭:不敢妄录王羲之的《乐毅论》等名篇。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游浙江绍兴兰亭时作的。当时,诗人正以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任职,与好友谢脁同游兰亭。诗人在《兰亭集序》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其旁皆古木参天,或挂以藤萝”……这美丽的景色使诗人想起王羲之的《兰亭序》,于是挥翰疾书,写下这首《兰亭》。全诗四句,前两句是说自己不会写文章,后两句是说不敢抄录古人的文章。诗人的谦虚之情跃然纸上。

“六书未讲声与形,但将俗笔临黄庭。”诗人用世俗的书写方法去模仿王羲之的《黄庭经》,因为不懂得文字的六种构造,所以只摹仿了声音与形体,却不知其中的道理。这里既表现了诗人谦虚好学的态度,也表达了他学习书法时的苦闷心情。

“自分胸中无一字,如何敢录良常铭?”诗人认为自己没有学问,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写上,哪敢随便抄录古人的作品呢?这一句既是自我谦抑,同时也是自励自勉。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堪称千古名句。整首诗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使人读后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兰亭之中,感受着古人的风雅之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