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者凶门凿,于今未奏功。
啼乌栖幕上,巢燕乳林中。
刍牧三方遍,征徭万国同。
庙堂频旰食,何以慰宸衷。
注释:
感事四首 其二:日者凶门凿,于今未奏功。
啼乌栖幕上,巢燕乳林中。
刍牧三方遍,征徭万国同。
庙堂频旰食,何以慰宸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事》诗组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日者凶门凿”,指的是战争时期,国家遭受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句“于今未奏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战事未能取得胜利的失望和无奈。
第三句“啼乌栖幕上,巢燕乳林中”,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景象,乌鸦在营帐上栖息,燕子在树林中哺育幼崽。
第四句“刍牧三方遍”,意味着各地的牧民都被征召入伍,无法回家放牧。
第五句“征徭万国同”,表示全国各地的民众都在为国家的战争付出努力。
第六句“庙堂频旰食”,指的是朝廷频繁地处理政务,以至于连吃饭的时间都变得稀少。
第七句“何以慰宸衷”,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担忧和期望。他认为皇帝应该体恤百姓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安危,而不是一味地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