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儒生良自苦,独抱陈编住环堵。
身历燕南遍齐鲁,摩挲漆经观石鼓。
上探商周过三五,矻矻穷年竟奚补。
岣嵝山头祝融火,百王遗文弃如土。
马矢高于瞿相圃,笺释虫鱼付榛莽。
寓言何必齐庄周,属辞何必通《春秋》。
一字不向人间留,乱离已矣吾无忧。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作品,名为《遣闷五首·其六》。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1. 白头儒生良自苦,独抱陈编住环堵。
    (注释:年老的儒生非常辛苦,独自抱着破旧的书籍居住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

  2. 身历燕南遍齐鲁,摩挲漆经观石鼓。
    (注释:我曾经走过燕南和齐鲁地区,触摸过漆器和石鼓。)

  3. 上探商周过三五,矻矻穷年竟奚补?
    (注释:我向上追溯到了商周时期,但花费了无数的时间,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4. 岣嵝山头祝融火,百王遗文弃如土。
    (注释:在岣嵝山上,祝融峰的火焰熊熊燃烧,千百年来留下的文献就像泥土一样被抛弃。)

  5. 马矢高于瞿相圃,笺释虫鱼付榛莽。
    (注释:我的马粪堆积在瞿相圃的土地上,我对昆虫和鱼类的解释都遗忘在了森林中。)

  6. 寓言何必齐庄周,属辞何必通《春秋》?
    (注释:寓言和故事何必一定要像庄子那样去写?修辞和文辞又何必一定要像《春秋》那样严谨呢?)

  7. 一字不向人间留,乱离已矣吾无忧。
    (注释:我不再追求文字上的完美,因为乱世已经过去,我不再有任何担忧。)

这首诗的翻译是这样的:

白头儒生很苦恼,独守旧书在陋室。
曾游燕京遍齐鲁,抚摸古籍观石鼓。
上溯商周岁月久,穷年努力无成效。
山巅祝融燃烽火,百代文献成尘土。
马屎堆满瞿相地,解释虫鱼埋荒野。
寓言故事不必齐,修辞文辞不必《春秋》。
字迹不向人世留,乱世已逝无所忧。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朱熹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他感叹自己的一生虽然勤奋,却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只能孤独地守着旧书。他曾经游历过燕京和齐鲁等地,触摸过古籍和石鼓。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让他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他感叹祝融山的烽火已经熄灭,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他认为自己的解释和解释工作都被遗忘在了荒野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追求字迹的完美,也不再追求修辞的严谨,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世间的一切。最后,他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他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乱世已经过去,他的忧虑也随之消散。这首诗反映了朱熹晚年的心境和思想,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